[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探头传感器通信警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64130.6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48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庞燕苏;洪金龙;赵瑞;袁运军;甘仁道;高俊;周天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工务段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领众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300 | 代理人: | 蕭光佑 |
地址: | 441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探头 传感器 通信 警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现场施工通信预警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线探头传感器通信警报系统,包括监测装置、现场警报装置和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监测装置用于在监测到列车后向信号接收反馈控制装置发射信号,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用于控制现场警报装置发出警报;监测装置包括红外线探头和风速传感器,红外线探头用于判断是否有物体遮挡,风速传感器通过监测风速变化判定物体是否为列车。本实用新型能在列车进入当前线路而没通知到现场作业人员的情况下,由现场及端头防护员的疏忽导致的安全问题,给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最后一层安全保障,解决了在列车抵达当前线路时由于通知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安全问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现场施工通信预警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线探头传感器通信警报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对铁路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安全风险也相应提高,尤其是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现有铁路作业信息传递效率比较低下,尤其是现场作业人员数量较多时,安全信息更加难以及时传递到每一个作业人员。若安全防护人员不能及时通知到位,对于整个工作现场的人员有着重大的生命危险。大部分人身安全事故的原因在于列车运行信息未能及时通知到现场作业人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红外线探头传感器通信警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探头传感器通信警报系统,能在列车进入当前线路而没通知到现场作业人员的情况下,由现场及端头防护员的疏忽导致的安全问题,给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最后一层安全保障,解决了在列车抵达当前线路时由于通知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安全问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线探头传感器通信警报系统,包括监测装置、现场警报装置和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所述监测装置用于在监测到列车后向信号接收反馈控制装置发射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用于控制现场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红外线探头和风速传感器,所述红外线探头用于判断是否有物体遮挡,所述风速传感器通过监测风速变化判定物体是否为列车;
所述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包括用于接收监测装置信号的信号接收器,以及用于发送信号给现场警报装置的信号发生器;
所述现场警报装置包括接收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信号的信号接收器,以及发出警铃声的警示响铃和发出闪光提醒的警示闪灯。
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的第一塑料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液晶显示屏和第一工作按钮,且监测装置通过电源供电。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的第二塑料外壳上设置有第二液晶显示屏和第二工作按钮,且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通过电源供电。
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按钮包括警报器开关按钮,信号接收发射按钮和调节频率按钮。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内部还设有振动器,所述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的主控制电路板通过发出振动元件工作的指令控制振动器带动整个信号接收反馈控制器振动。
优选的,所述现场警报装置的第三塑料外壳上设置有第三液晶显示屏和第三工作按钮,且现场警报装置通过电源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在列车运行至作业线路附近而未能及时通知到现场作业人员的情况下实现列车在即将抵达作业现场时(安全距离外),通过红外线探头传感器监测装置监测到运行列车即将抵达,将该信息以电信号形式发射给端头安全防护员,端头安防员已经得到现场作业人员及时撤离现场的信息后,取消延时警报,最后再反馈给驻站联络员。若现场安全防护员没有及时反馈,在较短时间后,警报器自动开启,大功率的警示红蓝闪灯以及警铃能被作业人员第一时间发现从而及时下道避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工务段,未经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工务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64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