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21243.8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24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章晨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4 | 分类号: | B60N2/64;B60N2/5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靠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座椅骨架、座椅发泡垫和座椅面套,座椅面套的外部设置有座椅背板,座椅面套和座椅发泡垫之间设有补强结构,补强结构与座椅背板之间存在重叠区。本实用新型在座椅面套和座椅发泡垫之间设置有补强结构,改善了座椅面套与座椅背板之间的间隙,且无需准备用于安装该补强结构的的其它部件,在最简单的结构下实现了最大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靠背,属于汽车座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靠背是乘客的上身经由座椅靠背罩接触的部分,并且需要缓冲性能。现有技术中,经常通过聚氨酯的泡沫树脂等来形成座椅靠背垫,且采用硬质材料制作座椅靠背板。但是,该设计不仅是舒适性还是安全性能均有待提高,且座椅靠背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乘客对乘坐汽车的舒适感。
公告号为JP2015071393A的日本专利公开了在座椅靠背和座椅发泡垫之间嵌入构件的技术方案,但是该技术方案中嵌入构件比座椅发泡垫的质地更硬,其虽然提高了安全性能,但是依旧没有解决舒适性问题。
公告号为JP2019018654A的日本专利记载了将补强材料缝制在座椅面套上的技术方案,但其是为了解决缝合部件容易破裂的技术问题,且安全性和舒适性依旧没有解决。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三块面料缝合的技术,但是,三块面料缝合处,树脂发泡棉受拉紧力影响,边角容易塌陷,导致和背板间的间隙过大,容易造成乘客手指受伤。
有基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其在座椅面套上安装合适的补强结构,保证了安全性,也改善了座椅靠背和背板间的间隙,实现了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由内而外依次设有座椅骨架、座椅发泡垫和座椅面套,所述座椅面套的外部设置有座椅背板,所述座椅面套和座椅发泡垫之间设有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与座椅背板之间存在重叠区。
所述补强结构为多边形。
所述补强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弧形角。
所述补强结构为半U型。
所述补强结构与座椅面套之间设有镂空区。
所述补强结构固定安装在座椅发泡垫或座椅面套上。
所述补强结构可拆卸的安装在座椅发泡垫或座椅面套上。
所述安装方式为黏贴或缝制。
所述的补强结构为若干个,若干个补强结构一个或多个设置在座椅面套和座椅发泡垫之间。
所述的补强结构为两个,两个补强结构分别设置在座椅背板的上部、且位于座椅面套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靠背,在座椅面套和座椅发泡垫之间设置有补强结构,改善了座椅面套与座椅背板之间的间隙,且无需准备用于安装该补强结构的的其它部件,在最简单的结构下实现了最大的安全性,也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补强结构与座椅背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21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镀锌溶液循环槽
- 下一篇:一种带可折叠化妆镜的组合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