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85330.2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45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群;黄东辉;齐欣;苏国文;李英;徐克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旭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白莹 |
地址: | 266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靠背 角度 调节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座椅本体、背靠和调节齿轮,背靠设置在座椅本体的右侧,调节齿轮固定连接在背靠正面的底部,座椅本体正面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力盒,弹力盒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力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卡紧块,卡紧块的顶部呈圆弧形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力盒、卡紧块和卡齿配合调节齿轮进行角度调节工作,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在调节过程中调节齿轮与卡紧齿环之间的摩擦较大极易损坏,且组装方式较为繁琐,在长时间使用磨损后不便于使用者进行快速拆卸维修工作,降低了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便捷性的问题,具备了减少磨损便于维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靠背角度可调是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体现,但现有的汽车座椅在调节过程中调节齿轮与卡紧齿环之间的摩擦较大极易损坏,且组装方式较为繁琐,在长时间使用磨损后不便于使用者进行快速拆卸维修工作,降低了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具备了减少磨损便于维修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在调节过程中调节齿轮与卡紧齿环之间的摩擦较大极易损坏,且组装方式较为繁琐,在长时间使用磨损后不便于使用者进行快速拆卸维修工作,降低了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便捷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座椅本体、背靠和调节齿轮,所述背靠设置在座椅本体的右侧,所述调节齿轮固定连接在背靠正面的底部,所述座椅本体正面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力盒,所述弹力盒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力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的顶部呈圆弧形设置,所述卡紧块的底部与弹簧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卡紧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齿,所述卡齿与调节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卡齿与调节齿轮配合背靠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卡紧块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呈凸型设置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与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弹力盒的正面开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背面与连接块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弹力盒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与连接块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槽配合卡紧块与连接块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卡紧块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位于螺纹槽外侧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配合螺纹槽与螺纹杆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力盒、卡紧块和卡齿配合调节齿轮进行角度调节工作,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在调节过程中调节齿轮与卡紧齿环之间的摩擦较大极易损坏,且组装方式较为繁琐,在长时间使用磨损后不便于使用者进行快速拆卸维修工作,降低了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便捷性的问题,具备了减少磨损便于维修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容纳槽和连接块,容纳槽为连接块提供容纳空间,连接块配合容纳槽便于使用者进行连接,同时保证弹簧对卡紧块的推动效果,提高了弹簧与卡紧块的连接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孔和移动杆,移动孔为移动杆提供活动空间,移动杆配合移动孔便于使用者通过移动连接块配合卡紧块使卡齿脱离调节齿轮,同时便于使用者后续对连接块进行连接工作,提高了连接块的移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旭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旭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85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