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4014.2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2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汤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百星旭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25/10 | 分类号: | B64D2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仁合利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5 | 代理人: | 韩娜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弹射 座椅 减震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包括座椅本体、缓冲箱和缓冲块,所述座椅本体的下表面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缓冲块,且所述缓冲块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缓冲箱的内部两侧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表面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通过设置的缓冲腔,在弹射座椅着陆时,缓冲块首先接触地面,缓冲块会将受到的震动力通过连接杆传导至滑动块表面,滑动块将在滑动杆表面向两侧滑动,通过缓冲弹簧可以有效的减轻滑动块向两侧移动的力,从而有效的减轻整个弹射座椅受到地面的冲击力,有效的对飞行员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弹射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弹射座椅(Ejection seat)是飞行员用的座椅,在飞机遇难时依靠座椅下的动力装置将飞行员弹射出机舱,然后张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安全降落的座椅型救生装置。弹射椅由德国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发明。弹射椅初采用压缩空气作弹射动力,但发展气密保持技术的困难和动力不足都让此类首款“0代弹射椅”终告失败。及后科学家利用火箭动力,成功研发“1代弹射椅”。及至现代,弹射椅已为全自动程序装置,飞行员只要拉动弹射手柄,从座椅弹出至乘降落伞着陆全都会按程序自动完成。
目前的弹射座椅在使用时,当弹射座椅着陆时,大多会由于高速下降造成的冲击力较大,难免会对飞行员造成伤害,因此亟需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以增加飞行员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弹射座椅在使用时,当弹射座椅着陆时,大多会由于高速下降造成的冲击力较大,难免会对飞行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包括座椅本体、缓冲箱和缓冲块,所述座椅本体的下表面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缓冲块,且所述缓冲块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缓冲箱的内部两侧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表面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动块和缓冲腔内侧壁之间均设置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设置在滑动杆的表面,所述滑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座椅本体的一侧表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靠背骨架。
优选的,所述靠背骨架的上端通过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头枕骨架。
优选的,所述靠背骨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性机构。
优选的,所述座椅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弹性机构。
优选的,所述靠背骨架为可调节式靠背骨架。
优选的,所述座椅本体的下表面一端通过固定杆和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缓冲箱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缓冲腔,在弹射座椅着陆时,缓冲块首先接触地面,缓冲块会将受到的震动力通过连接杆传导至滑动块表面,滑动块将在滑动杆表面向两侧滑动,通过缓冲弹簧可以有效的减轻滑动块向两侧移动的力,从而有效的减轻整个弹射座椅受到地面的冲击力,有效的对飞行员进行保护,从而避免了目前的弹射座椅在使用时,当弹射座椅着陆时,大多会由于高速下降造成的冲击力较大,难免会对飞行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百星旭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百星旭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4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