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凝管气密性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68861.3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1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倪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格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8 | 分类号: | G01M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捷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6 | 代理人: | 石俊飞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气密性 检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管检测技术领域的冷凝管气密性检查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和冷凝管本体,所述装置底座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两个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热底座和烧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加热底座、烧瓶和烧杯,便于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观察管塞入到烧杯内填充的水中,然后通过加热底座加热烧瓶,观察观察管的位于水中的一端有无气泡逸出,过一会儿停止加热,观察观察管底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若加热时有气泡溢出,停止加热时有稳定的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从而更加便捷直观体现处冷凝管气密性,解决了传统检测方式检测精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管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冷凝管气密性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和冰箱内制冷所用到的管子称为冷凝管,一般选用PVC水管作为冷凝管,它是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冷凝性气体冷却凝结为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多冷凝器管路进行气密性检测以保证产品使用时的稳定性。
现有的冷凝管检测过程中,大多直接将其放入水中,然后将内部通气,并观察其外侧有无气泡逸出来判断其气密性,而该操作方式较为单一,当逸出气体较小时,无法直观观察到其是否出现漏气的问题,从而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冷凝管气密性检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冷凝管气密性检查装置,具有更加便捷直观体现处冷凝管气密性的功能,解决了传统检测方式检测精度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冷凝管气密性检查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和冷凝管本体,所述装置底座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两个所述支撑底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热底座和烧杯,所述烧杯的内侧填充有水,所述加热底座的顶端设有烧瓶,所述烧瓶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胶塞,所述胶塞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于冷凝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冷凝管本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的底端位于烧杯内侧的水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装置底座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然后将一个支撑底座的顶端安装有加热底座,将加热底座的顶端放置有烧瓶,并使得烧瓶通过软管与连接组件安装在冷凝管本体的一端,接着将冷凝管本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观察管,并将观察管塞入到烧杯内填充的水中,此时可以启动加热底座加热烧瓶,观察观察管的位于水中的一端有无气泡逸出,过一会儿停止加热,观察观察管底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若加热时有气泡溢出,停止加热时有稳定的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从而更加直观的体现出冷凝管本体气密性的好坏,解决了传统检测方式在判断轻微泄露时极易出现偏差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管本体的外侧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于冷凝管本体顶端的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后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有固定套,所述活动套和固定套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活动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于装置底座上表面的支撑块。
首先将冷凝管本体放置在两个固定套的顶端,然后转动两个活动套使其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转动到冷凝管本体的顶端,最后通过螺栓将活动套和固定套前端的两个固定块连接在一起,实现对冷凝管本体的固定,从而使得支撑块可以更加稳定的支撑起冷凝管本体,解决了传统装置支撑方式单一,影响冷凝管本体检测过程中安全性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底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位于固定底座内侧的连接胶套,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外侧设有突出部。
首先将软管与固定底座连接,然后将连接胶套套接在固定管的顶端外侧并,使其位于固定底座的内侧,从而使得连接胶套可以根据冷凝管本体连接端的规格进行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格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格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68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