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切换模块、基于预充电电路的开关及叠封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28312.5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11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丁维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693 | 分类号: | H03K17/693;H02J9/06;H03K17/687;H03K17/14;H03K17/081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6 | 代理人: | 吴浩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切换 模块 基于 充电 电路 开关 供电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切换模块、基于预充电电路的开关及叠封供电系统,所述自动切换模块,包括:电连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接收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值大于开启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当所述第二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时,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的驱动,使得所述第二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压作为所述自动切换模块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的驱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压作为所述自动切换模块的输出电压。本发明在提高电源电压供给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叠封供电系统的封装面积和供电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切换模块、基于预充电电路的开关及叠封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同一个芯片,不同电源域下的模块需要工作在不同电压以满足多样化的实际应用需求,当需要输出不同电源时,就需要设计多个不同的供电单元,每一个供电单元通常对应一个LDO或DC-DC。所以为了使得同一个芯片上的不同器件都能正常工作,就需要设计多个不同的电源,导致芯片上的结构复杂且封装面积也会比较大。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切换模块、基于预充电电路的开关及叠封供电系统,在提高电源电压供给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叠封供电系统的封装面积和供电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切换模块、基于预充电电路的开关及叠封供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电源的供电电压受限于负载所导致的电源电压的供给效率低、且封装面积较大。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切换模块,包括:电连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接收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值大于开启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当所述第二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时,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的驱动,使得所述第二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压作为所述自动切换模块的输出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时,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的驱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压作为所述自动切换模块的输出电压。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对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进行额外的控制、以及相应用于产生控制信号的器件,即仅需要两个输入电压,即可实现开关的导通与断开,并将导通的开关相对应的输入电压作为输出电压,而且在不需要额外的控制的前提下,减小了很多相关器件的设计,实现了在提高电源电压供给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叠封供电系统的封装面积和供电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为场效应管,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为P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且所述第一开关的源极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漏极,以作为所述自动切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且所述第二开关的源极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N阱还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的N阱还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漏极。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仅需要两个同等导通类型的场效应管按照上述方式电连,即可实现自动化的切换控制,设计简单、方便易行。且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手段是将P型场效应管的N阱连接其源极,但是该手段不能保证P型场效应管的N阱永远都可以接到高电平,影响本发明的使用效果,因此,为了保证P型场效应管的N阱永远都可以接到高电平,本发明将P型场效应管的N阱连接漏极,以此来保证2个P型场效应管没有因为体效应而出现衬偏变大的现象,该现象会导致导通电阻增加、恶化输出阻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芯翼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28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