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剥离碳化硅减薄片的串联抛光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24363.0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1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庆瑞;刘家朋;王含冠;王瑞;马立兴;宋生;宁秀秀;李霞;宋建;宗艳民;窦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3K2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刘晓佳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剥离 碳化硅 薄片 串联 抛光 工艺 | ||
1.一种激光剥离碳化硅减薄片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抛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激光剥离碳化硅减薄片依次进行i次抛光得到所需的抛光片;第i次抛光处理所得晶片的粗糙度比第i+1次高,第i次抛光处理所需抛光垫的硬度大于第i+1次抛光处理所需抛光垫的硬度,第i次抛光处理所需抛光液的pH小于第i+1次抛光处理所需抛光液的pH;其中,i为自然数且从1遍历至n,n为自然数且不小于2;
所述碳化硅减薄片顺次通过激光致裂剥离、减薄而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致裂剥离得到的剥离片的损伤层深度不高于110μm,所述剥离片的表面裂纹台阶高度不高于7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得到的减薄片表面粗糙度不高于10nm,进一步,所述减薄片的表面粗糙度不高于7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次抛光处理所需抛光液的颗粒大小小于第i+1次抛光处理所需抛光液的颗粒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i为3;将激光剥离碳化硅减薄片依次进行3次抛光处理得到所需的抛光片;
其中,第1次抛光为粗抛,得到第1抛光片;再进行第2次抛光,中抛过程得到第2抛光片;最后经第3次抛光精抛过程得到所需的抛光片;
所述粗抛抛光垫为聚氨酯,抛光液为酸性氧化铝抛光液;所述中抛抛光垫为无纺布,抛光液为中性氧化锰或中性氧化铝抛光液;所述精抛抛光垫为阻尼布,抛光液为碱性氧化硅抛光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氧化铝抛光液pH为2~5,抛光液的颗粒大小为90~130nm;所述中性氧化锰抛光液或中性氧化铝抛光液pH值为6~8,抛光液的颗粒大小为65~85nm;所述碱性氧化硅抛光液pH值为9-12,抛光液的颗粒大小为35~62n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的硬度85~95HA,所述无纺布的硬度70~83HA,所述阻尼布的硬度55~68HA。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次抛光的去除率3.5~5.5μm/h,第2次抛光的去除率1~3μm/h,第3次抛光的去除率0.1~0.5μm/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片的表面粗糙度不高于0.1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243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