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化单丛黄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16408.X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7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蓉;伍锡岳;刘展良;吴巨贤;吴斯楷;叶秀梅;张莹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中源正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8 | 代理人: | 党冲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化单丛黄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化单丛黄茶及其制备方法,使制备的黄茶具有醇香口感和蜜韵回甘的特点,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萎凋,浪青,杀青,揉捻,初干,菌化闷黄和干燥;属于茶叶制作工艺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作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菌化单丛黄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属中国特有茶类,与绿茶加工比较,其特殊性在揉捻工序后加入闷黄工艺形成了“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因而黄茶融合了绿茶和黑茶的品质特征,香气清悦、味厚爽口,及其对胃肠道、消化道疾病有一定的保健护理作用,因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国内外喜爱及研究绿茶和红茶的人群占绝大部分,而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声名不显,加工等研究内容较少。
近年当地茶叶企业对白云茶树进行无性扦插繁殖取得成功,将其种植在海拔300~500m临崖山海岸几十公里荒山丛林中,让茶树回归生态自然环境生长,这种茶树为乌龙茶树。对乌龙茶叶经过处理工艺过程开发出的黄茶,具有干茶颜色黄,汤色黄亮,滋味醇和、醇甜香柔的特点。
传统的黄茶制作工艺包括鲜叶-杀青-闷黄-干燥,黄茶制作的关键技术在于闷黄工艺,闷黄工艺直接决定茶干的成色和茶汤的品质。黄茶制作工艺中,按芽叶和大叶的类别来决定闷黄的工艺,而芽叶多采用湿闷为主,传统芽叶湿闷工艺存在闷黄时间难以掌控,闷黄程度难以把握的现实加工问题。
有相关研究表明,杀青和炒制可以杀死真菌和部分细菌,闷黄24h细菌和酵母菌生长,48h酵母菌为优势菌种、72h霉菌则为优势菌种,酵母菌、细菌呈下降趋势,因此得出,闷黄条件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均会影响茶干和茶汤的品质,可通过控制微生物的数量,结合烘干工艺,能使微生物数量和黄茶茶汤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公开号为CN1099381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叶种黄茶及其高效制备方法,闷黄分为两步,第一步为低温闷黄发酵,第二步为干闷,所述低温闷黄发酵为:包裹茶叶闷黄发酵,闷黄12-14小时;所述干闷为:对茶叶进行初烘,干闷发酵,干闷时间为6~8小时;最后通过烘焙提香制得黄茶,虽然该专利方案中,通过结合烘干等操作控制菌种的增长,但其闷黄时间不够长,菌种生命力和活力较弱,即菌种繁殖不够,导致菌种分泌分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较少,影响茶多酚氧化和酯型儿茶素水解,可溶性物质较少,影响黄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化单丛黄茶及其制备方法,使制备的黄茶具有醇香口感和蜜韵回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菌化单丛黄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摘:采摘单丛茶树的成熟茶叶;其中,所述成熟茶叶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其中,单丛茶树选自无性扦插乌龙单丛茶树;
S2、萎凋:将成熟茶叶摊放于干净的容器上摊凉;
S3、浪青:对经萎凋的茶叶反复进行茶青激活;
S4、杀青:将浪青后的茶叶进行闷杀;
S5、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静置5min后进行揉捻;
S6、初干: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初干;
S7、菌化闷黄:将初干后的茶叶进行低温长时菌化闷黄,环境温度20-23℃,环境湿度70-80%,透氧量70-80DK/t,闷黄时间100-130h,优选的,闷黄时间为120h,直至茶叶梗基部出现白色菌丝,且香气浓郁,甜香持久时为闷黄适度;
S8、干燥:将菌化闷黄后的茶叶平铺于烘干机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容器为萎凋槽、竹篓中的一种或两种结合,摊凉时间为2.8-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未经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64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