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0583.X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2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邓向刚;袁开启;曹骏;唐菌梨;胡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6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52 重庆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列双缸 二冲程发动机 系统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安装于发动机上的进气管总成以及与进气管总成配合安装的喷油器支架总成;所述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本体,所述进气管本体上端形成有配合喷油器支架总成进行贴合安装的进气管斜开口,本发明中的进气系统,采用单个舵机控制双阀片的设计方式,简化了双缸机阀片控制结构,减轻整体结构重量,提高了双缸在小开度下的进气均匀性,通过进气管本体开口处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与支架总成连接安装,确保了产品安装的稳定性、密封性的同时,便于将支架整体拆卸进行进气系统的维护,提高了维护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冲程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进气系统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与四冲程发动机不同,二冲程发动机的进气通过活塞上行过程中在曲轴箱内产生的真空度,将新鲜空气送入曲轴箱,同时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燃油喷射,促进混合气的形成,通过簧片阀关闭曲轴箱的进气系统,在活塞下行过程中提高曲轴箱压力,将曲轴箱内的燃油混合气通过扫气作用送入气缸。
传统的的直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使用一个倒Y型进气总管,控制两缸的进气,仅能控制总管的流量,但因为二冲程发动机进气的特性,两缸为间歇进气(相位相差180CA),导致了支管内进气脉动,影响了两缸的进气均匀性,同时因流量控制位置在总管,在小开度下的发动机稳定性很差。
较为新式的技术使用两个独立的进气阀体,由两个舵机驱动,存在开度/流量不一致,需要两套完整的位置传感器反馈两个阀体的开度,需要两套完整的舵机控制两个阀体的开度。在生产中考虑公差的影响,很难将两个阀体流量校准至较高的精度,尤其是发动机在小开度下的流量不均会导致发动机怠速工况不稳,且两缸燃烧差异较大,甚至造成单缸燃烧的现象。同时在航空应用中,双套系统提高了系统复杂度,且增加了相关联部件的重量(如ECU的驱动接口,线束等),在航空发动机服役过程中,需要考虑安装空间以及部件之间的密封效果,喷油器一般需要定时更换,喷油器更换的过程中需要解除喷油器安装压板及喷油器插头,传统进气系统更换喷油器时需要在发动机整机上操作,受限于维护空间,以及有较多的管路及线束(进油管X2,回油管X2,舵机控制X2,TPSX2,T-MAPX2,喷油器X2)极大的增加了操作难度以及更换时间。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直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进气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直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进气系统,采用单个舵机控制双阀片的设计方式,简化了双缸机蝶阀控制结构,减轻整体结构重量,提高了双缸在小开度下的进气均匀性,通过进气管本体开口处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与支架总成连接安装,确保了产品安装的稳定性、密封性的同时,便于将支架整体拆卸进行进气系统的维护,提高了维护的便利性。
一种直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安装于发动机上的进气管总成以及与进气管总成配合安装的喷油器支架总成;所述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本体,所述进气管本体贴合安装于喷油器支架总成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本体上端形成有配合喷油器支架总成进行贴合安装的进气管斜开口,所述进气管斜开口沿径向方向向外形成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向外凸起形成有配合喷油器支架总成固定安装的导环支耳。
进一步,所述喷油器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本体、安装于支架本体上的喷油器以及蝶阀,所述蝶阀布置于进气管本体上方且蝶阀下端延伸至进气管本体内。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下端面倾斜设置并配合进气管斜开口定位安装,所述支架本体下端向下延伸并弯折形成配合导向环进行卡接安装的支架卡扣。
进一步,所述喷油器中部安装于支架本体上,所述喷油器下端形成有配合进气管本体进行固定安装的喷油器安装接头,所述喷油器安装接头端部延伸并弯折形成配合进气管本体进行卡接安装的接头卡扣。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喷油器安装接头进行配合安装的喷油器接口,所述喷油器接口下端向外凸起形成有配合接头卡扣进行卡接安装的定位卡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05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