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81357.1 | 申请日: | 2022-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7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纪晓辉;罗伟;张洪川;曾秋勇;朱江志;王伟鹏;徐想;刘颖;龚井凤;常勇;骆熙莱;陈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5/34;E04C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邝泉 | 
| 地址: | 5180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结构 中板 围护结构 连接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先在围护桩的设计位置进行钻孔,形成桩孔;然后在钢筋笼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的位置与结构板的设计位置相对应,并在缺口位置处安装锚固筋连接钢筋笼,锚固筋的一端延伸到缺口中,缺口中固定安装有填充块;下放钢筋笼,并定位钢筋笼的下放位置以及缺口的朝向,使得缺口对齐结构板的设计位置,然后灌注围护桩;再下挖基坑至结构板的设计位置处,然后凿除缺口外的混凝土,再将缺口处的填充块拆除,露出缺口和锚固筋;最后搭建浇筑模板并绑扎结构板钢筋,结构板钢筋与锚固筋固定连接,浇筑结构板。本申请具有提高地下室结构板的承载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逆作法施工”是指将高层建筑地下结构自上往下逐层施工,即沿建筑物地下室四周施工密排桩,作为地下室外墙或基坑的围护结构,同时在建筑物内部有关位置,施工楼层中间支撑桩,从而组成逆作的竖向承重体系。随之从上向下挖一层土方,一同土模浇筑一层地下室结构板,当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作为围护结构的内水平支撑,以满足继续往下施工的安全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地下室顶面结构的完成,也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也可以同时逐层向上进行地上结构施工。中间支撑桩的数量会影响到地下室结构板的承载力,但对于地铁站等施工位置,地下室的结构顶板以及靠近结构顶板的几层结构中板需要的容纳空间较大,需要减少支撑桩的数量,这会降低地下室的结构顶板以及靠近结构顶板的几层结构中板的承载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地下室结构板的承载力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地下室结构板的承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打孔:在围护桩的设计位置进行钻孔,形成桩孔;
钢筋笼绑扎:绑扎围护桩的钢筋笼,钢筋笼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的位置与结构板的设计位置相对应,并在缺口位置处安装锚固筋连接钢筋笼,锚固筋的一端延伸到缺口中,缺口中固定安装有填充块;
围护桩浇筑:下放钢筋笼,并定位钢筋笼的下放深度以及缺口的朝向,使得缺口对齐结构板的设计位置,然后灌注围护桩;
缺口清理:下挖基坑至结构板的设计位置处,然后凿除缺口外的混凝土,再将缺口处的填充块拆除,露出缺口和锚固筋;
结构板浇筑:搭建浇筑模板并绑扎结构板钢筋,结构板钢筋与锚固筋固定连接,然后浇筑结构板,结构板伸入到缺口内并卡在缺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筋笼绑扎过程中,预留出对结构板的边缘进行支撑的缺口并采用封堵块封堵缺口,减少后期缺口凿除的工程量,由于钢筋笼下放到位后,缺口需要对齐结构板的设计位置,而桩孔的深度误差较大,所以在下放钢筋笼的过程中,不能将钢筋笼直接放到桩孔的底部,而需要定位钢筋笼的下放深度和方向,以使得缺口对齐结构板的设计位置;围护桩浇筑后凿除缺口外的混凝土,拆除填充块,露出缺口,使得结构板钢筋能够与预埋的锚固筋固定连接,结构板浇筑后,直接与围护桩固定连接在一起,并支撑在缺口内,围护桩对结构板的周边进行支撑,提高了结构板的承载力,能够减少中间支撑桩的数量,使得地下室的容纳空间更大。
优选的,锚固筋延伸到缺口中的一端安装有接驳器,填充块设有容纳孔,接驳器穿入容纳孔中,并采用树脂密封容纳孔的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接驳器能够方便后续的结构板钢筋连接,提高施工的效率,而接驳器设于容纳孔内并密封容纳孔的孔口,能够阻挡围护桩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包裹接驳器。
优选的,缺口上方的钢筋笼设有标记线,标记线竖向对齐缺口,以便钢筋笼下放过程中定位缺口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1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