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81357.1 | 申请日: | 2022-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7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纪晓辉;罗伟;张洪川;曾秋勇;朱江志;王伟鹏;徐想;刘颖;龚井凤;常勇;骆熙莱;陈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2D5/34;E04C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邝泉 | 
| 地址: | 5180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结构 中板 围护结构 连接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打孔:在围护桩(9)的设计位置进行钻孔,形成桩孔;
钢筋笼(1)绑扎:绑扎围护桩(9)的钢筋笼(1),钢筋笼(1)的一侧设有缺口(2),缺口(2)的位置与结构板(10)的设计位置相对应,并在缺口(2)位置处安装锚固筋(6)连接钢筋笼(1),锚固筋(6)的一端延伸到缺口(2)中,缺口(2)中固定安装有填充块(3);
围护桩(9)浇筑:下放钢筋笼(1),并定位钢筋笼(1)的下放深度以及缺口(2)的朝向,使得缺口(2)对齐结构板(10)的设计位置,然后灌注围护桩(9);
缺口(2)清理:下挖基坑至结构板(10)的设计位置处,然后凿除缺口(2)外的混凝土,再将缺口(2)处的填充块(3)拆除,露出缺口(2)和锚固筋(6);
结构板(10)浇筑:搭建浇筑模板并绑扎结构板(10)钢筋,结构板(10)钢筋与锚固筋(6)固定连接,然后浇筑结构板(10),结构板(10)伸入到缺口(2)内并卡在缺口(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锚固筋(6)延伸到缺口(2)中的一端安装有接驳器(7),填充块(3)设有容纳孔,接驳器(7)穿入容纳孔中,并采用树脂密封容纳孔的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缺口(2)上方的钢筋笼(1)设有标记线,标记线竖向对齐缺口(2),以便钢筋笼(1)下放过程中定位缺口(2)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前,在设计的围护桩(9)外固定多根标准柱,通过水平仪辅助,在每根标准柱上设参照环,各参照环处于同一个水平面;钢筋笼(1)绑扎时,在钢筋笼(1)的上端焊接有定位筋(4),定位筋(4)上设有间距环(5),间距环(5)与缺口(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参照环与结构板(10)的底面的设计位置之间的距离;钢筋笼(1)下放过程中,以参考环所在水平面作为标准面,间距环(5)作为定位点,定位钢筋笼(1)的下放深度,当间距环(5)下降到标准面时,即钢筋笼(1)下放到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筋笼(1)下放前,卧倒平放在地面上,测量并记录间距环(5)与缺口(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将钢筋笼(1)吊起后,再次测量并记录间距环(5)与缺口(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计算两次测量的距离差,得到钢筋笼(1)吊装的变形量,在钢筋笼(1)下放到一定距离后,再将间距环(5)下移与变形量相等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缺口(2)中安装有加强钢筋(8),加强钢筋(8)支撑缺口(2)的四周,提高缺口(2)四周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作结构顶中板与围护结构连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放钢筋笼(1)前,先在桩孔的孔口处安装用于定位钢筋笼(1)的下放位置以及钢筋笼(1)的缺口(2)方向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架(11)、定位台(12)和定位杆(15),所述定位台(12)固定于所述支架(11)上,所述定位台(12)上设有供钢筋笼(1)穿过的钢筋孔(22),所述定位台(12)上设有环形的滑轨(13),所述定位杆(15)的下端通过滑块(14)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13)上,所述滑块(14)连接有调节螺栓(17),所述调节螺栓(17)能够抵紧和松开所述滑轨(13),所述定位杆(15)上安装有多个激光发射器(16),多个所述激光发射器(16)发出的激光均对齐标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13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