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的实时语义分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54339.4 | 申请日: | 2022-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1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春;余兆昕;卢林军;江泽涛;陈俊彦;李云辉;唐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V10/26 | 分类号: | G06V10/26;G06V10/80;G06V10/82;G06N3/0464;G06N3/048;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支 深度 可分离 空洞 卷积 实时 语义 分割 方法 | ||
1.基于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的实时语义分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网络;
所述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网络包括2个主分支卷积模块、2个细节分支卷积模块、2个细节分支信息融合模块、3个上下文分支卷积模块、2个上下文分支信息融合模块、1个上下文分支多级上采样解码模块、1个上下文分支上采样模块、3个融合补全分支多尺度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模块、2个融合补全分支拼接模块、1个主分支逐点求和模块、1个主分支通道压缩模块和1个主分支上采样模块;
主分支第一卷积模块的输入端形成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网络的输入端,主分支第一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主分支第二卷积模块的输入端,主分支第二卷积模块的输出端接细节分支第一卷积模块和上下文分支第一卷积模块的输入端;细节分支第一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细节分支第一信息融合模块、上下文分支第一信息融合模块和融合补全分支第一拼接模块的输入端,细节分支第一信息融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细节分支第二卷积模块和第一拼接模块的输入端,细节分支第二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细节分支第二信息融合模块和上下文分支第二信息融合模块的输入端,细节分支第二信息融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融合补全分支第二拼接模块的输入端;上下文分支第一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下文分支第一信息融合模块和细节分支第一信息融合模块的输入端,上下文分支第一信息融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下文分支第二卷积模块的输入端,上下文分支第二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下文分支第二信息融合模块和细节分支第二信息融合模块的输入端,上下文分支第二信息融合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下文分支第三卷积模块的输入端,上下文分支第三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下文分支多级上采样解码模块的输入端,上下文分支多级上采样解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下文分支上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上下文分支上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主分支逐点求和模块的输入端;融合补全分支第一拼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融合补全分支第一多尺度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模块的输入端,融合补全分支第一多尺度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融合补全分支第二拼接模块的输入端,融合补全分支第二拼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融合补全分支第二多尺度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模块的输入端,融合补全分支第二多尺度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融合补全分支第三多尺度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模块的输入端,融合补全分支第三多尺度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主分支逐点求和模块的输入端;主分支逐点求和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主分支通道压缩模块的输入端,主分支通道压缩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主分支上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主分支上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形成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网络的输出端;
步骤2、利用样本图像集对步骤1所构建的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网络进行深度学习,得到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模型;
步骤3、将待分割的原始图像送到步骤2所得到的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模型中,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语义分割模型输出分割好的图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分支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的实时语义分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每个主分支卷积模块包括N1个卷积下采样单元和N2个卷积单元;其中N1和N2为设定的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N1个卷积下采样单元依次串联,N2个卷积单元依次串联,第1个卷积下采样单元的输入端形成主分支卷积模块的输入端,第N1个卷积下采样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1个卷积单元的输入端,第N2个卷积单元的输出端形成主分支卷积模块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43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