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4501.4 | 申请日: | 202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0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龚德才;张弘旭;杨顺毅;程林;黄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5;H01M10/0525;C01G53/00;C01F7/021;C01G23/047;C01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张维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1.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多个一次粒子,所述一次粒子的化学通式为式(Ⅰ)所示:
LiaNixCo1-xMgySrzO2(Ⅰ)
式(Ⅰ)中,0.99≤a≤1.02,0.9≤x1,0.001≤y≤0.003,0.001≤z≤0.003;
所述一次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Dp为90nm~98nm,所述一次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Dp与所述正极材料的中值粒径D50(nm)满足以下关系:
式(Ⅱ)中,所述一次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Dp=(D003+D104)/2,其中,D003为所述一次粒子沿(003)方向的晶粒尺寸,D104为所述一次粒子沿(104)方向的晶粒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粒子的至少部分表面覆设有包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2)中的至少一种:
(1)所述包覆层的材质包括Al、Ti、W、Zr、Co、Ba、Nb、Ce和B中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2)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1nm~1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中的金属元素与正极材料过渡金属元素摩尔比为0.001-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3)中的至少一种:
(1)所述正极材料的中值粒径D50为1μm~6μm;
(2)所述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1m2/g~1.2m2/g;
(3)在所述正极材料的XRD图谱中,(003)面和(104)面之间的衍射峰强度I003和I104满足:I003/I104≥1.5。
6.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锂源、第一添加剂和第二添加剂进行第一混合后进行分段式升温处理,得到正极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包括含有Mg元素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含有Sr元素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所述分段式升温处理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温度为700℃~800℃,所述第一段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特征(1)~(9)中的至少一种:
(1)所述锂源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醋酸锂、硝酸锂和草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2)所述锂源中锂元素的物质的量与所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中Ni元素和Co元素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0.9~1.02;
(3)所述第一添加剂中Mg元素的物质的量与所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中过渡金属的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0.001~0.003;
(4)所述第二添加剂中Sr元素的物质的量与所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中的过渡金属的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0.001~0.003;
(5)所述第一段的温度为400℃~500℃,
(6)所述第一段的保温时间为1h~9h;
(7)所述第二段的保温时间为6h~15h;
(8)所述分段式升温处理在含氧气氛中进行;
(9)所述分段式升温处理在含氧气氛中进行,所述含氧气氛中的氧含量大于等于9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正极材料之后还包括:将所述正极材料与第三添加剂进行第二混合后进行热处理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45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