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和轮子总成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43880.5 | 申请日: | 2022-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8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毕晓杰;陆恒玉;高香丽;王稳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11/00 | 分类号: | B60C11/00;B64C25/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芳 |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轮子 总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涉及轮子系统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轮胎本体,轮胎本体具有胎冠,轮胎未充气时胎冠所对应的胎面为第一胎面,第一胎面呈内凹状且第一胎面向靠近轮胎本体轴线的一侧内凹,第一胎面的轴截面为两个关于轮胎本体的轴线对称设置的内凹截面,各内凹截面外边沿所在的曲线为呈半径为R的圆弧线,且R为轮胎未充气时的轮胎断面宽度的1.5‑2.5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轮子总成,包括轮毂和上述轮胎,轮胎套设于轮毂外并与轮毂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轮胎和轮子总成,提高了轮胎和轮子总成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提升了轮子总成的速度性能,进而提升了轮子总成的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子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胎和轮子总成。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主要安装在轮辋的外部组成轮子总成。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飞机的速度越来越高,飞机速度的提高,必然要求航空轮子总成(机轮)的速度性能及耐磨性能越来越好。如图3-4所示,现有的轮胎充气后第一胎面和胎冠为向外凸出的拱形结构,胎冠“不平”,充气后第一胎面和胎冠进一步外凸,胎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胎冠受力较不均匀,易造成胎冠磨损不均匀,降低耐磨性,进而降低了轮胎的使用寿命。且由于胎冠为向外凸出的拱形结构,使得轮胎充气后的第一胎面和胎冠外凸部分的外径进一步胀大,即使得充气后轮胎的断面高度更大,限制了轮胎的速度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和轮子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提升了轮胎的速度性能,进而提升了轮胎和轮子总成的综合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包括轮胎本体,所述轮胎本体具有胎冠,轮胎未充气时所述胎冠所对应的胎面为第一胎面,所述第一胎面呈内凹状且所述第一胎面向靠近所述轮胎本体轴线的一侧内凹,所述第一胎面的轴截面为两个关于所述轮胎本体的轴线对称设置的内凹截面,各所述内凹截面外边沿所在的曲线为呈半径为R的圆弧线,且R为轮胎未充气时的轮胎断面宽度的1.5-2.5倍。
优选的,所述胎冠呈内凹状并向靠近所述轮胎本体轴线的一侧内凹。
优选的,R为轮胎未充气时的轮胎断面宽度的2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轮子总成,包括轮毂和上述轮胎,所述轮胎套设于所述轮毂外并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轮胎和轮子总成中,第一胎面呈内凹状且第一胎面向靠近轮胎本体轴线的一侧内凹,各内凹截面外边沿所在的曲线为呈半径为R的圆弧线,且R为轮胎未充气时的轮胎断面宽度的1.5-2.5倍,即轮胎未充气时,第一胎面向内凹陷呈反弧状;充气后,第一胎面的凹陷部位向外膨胀。当R与轮胎未充气时的轮胎断面宽度的比值小于1.5时,轮胎充气后,第一胎面和胎冠向内凹陷,轮胎接触地面时,胎肩应力大,胎冠中心应力小,应力分布不均,胎肩容易损坏;当R与轮胎未充气时的轮胎断面宽度的比值大于2.5时,轮胎充气后,第一胎面和胎冠为向外凸出的拱形结构,胎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胎冠受力较不均匀,易造成胎冠磨损不均匀;且轮胎充气后的胎冠外凸部分的外径进一步胀大,即使得充气后轮胎的断面高度更大,限制了轮胎的速度性能的提升;本发明提供的轮胎和轮子总成中R为轮胎未充气时的轮胎断面宽度的1.5-2.5倍,使得轮胎充气后第一胎面趋于平缓(第一胎面外表面上各点到轮胎本体的轴线的距离与胎肩外表面到轮胎本体的轴线的最大距离相当),第一胎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布更均匀,使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第一胎面磨损较均匀,提高了耐磨性,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使轮胎的胎冠受力更合理,且轮胎在充气过程中,胎冠内凹结构在趋于平缓的过程中,胎冠的第一胎面的内凹结构可抵消轮胎的向外的部分径向变形,使轮胎径向的外缘尺寸变化减小,能够有效控制轮胎充气后的尺寸,有利于提升轮胎的速度性能;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轮胎和轮子总成能够提升轮胎和轮子总成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38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已膨胀型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自动吊装天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