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30688.2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1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任伟;杨程;周伟;苏奎;金苍宏;柳钦云;刘爽;吴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W84/12;H04W84/08;H04W88/06;H04N13/275;H04N13/296;H04N13/19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刘元 |
地址: | 310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修复 保护 利用 信息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处理站(1);
无人机(3),无人机(3)与所述信息处理站(1)之间通讯连接;
处理器(10);处理器(10)位于所述信息处理站(1)内,用于无人机(3)控制和/或数据处理;
全向天线(4);
单向信号收发器(6);
所述全向天线(4)安装于信号处理站内,所述单向信号收发器(6)安装于信息处理站(1)的一侧,且全向天线(4)与单向信号收发器(6)均用于信息处理站(1)与无人机(3)之间的实时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层(2);
所述隔层(2)固定在信息处理站(1)和/或处理器(10)之上,用于分隔和/或存放无人机(3)和/或处理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万向支架(5);
所述万向支架(5)一端安装在单向信号收发器(6)的表面,且另一端安装在信息处理站(1)一侧亦或置于地面和/或手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站(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用于配合处理器(10)进行显示的状态展示屏(7),所述信息处理站(1)的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8)和主控面板(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站(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多显示器配合的视频拓展接口(12),所述信息处理站(1)的表面设置有与单向信号收发器(6)通过接线电连接的外附式通讯接头(11),且信息处理站(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外设对接端口(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3)的数量为若干个,包括:
机架(31);
连接架(43);
所述连接架(43)安装在机架(31)的内壁,且内壁活动连接有两个活动架(47);
摆臂(35);
所述摆臂(35)固定在活动架(47)的表面,且摆臂(35)的底端固定有旋转接头(36);
所述旋转接头(36)的内壁贯穿转动有支臂(37),所述支臂(37)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配合叶片飞行的同步电机(39),且同步电机(39)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降落的撑脚(42),所述机架(3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电池组(3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3)还包括:
螺纹杆(44);
所述螺纹杆(44)转动连接在连接架(43)的内壁,且连接架(43)的表面安装有用于驱动螺纹杆(44)转动的驱动器(32);
螺纹连接件(45);
所述螺纹连接件(45)与螺纹杆(44)之间配合传动,且螺纹连接件(45)与两个活动架(47)分别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撑座(46);
拉杆(40);
所述拉杆(40)的顶端活动连接在连接架(43)的内壁,且拉杆(40)的底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连接件(41),且连接件(41)固定在支臂(37)的表面。
8.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保护利用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全向网络和单向网络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其中:
全向网络:
S1:
信息处理站(1)即A点通过全向天线(4)进行局域网信号范围覆盖;
若干无人机(3)于局域网信号范围内通讯,并进行古建筑拍摄,获取模型数据;
模型数据上传至信息处理站(1)的A点处进行整合建模;
S2:
信息处理站(1)于A点通过全向天线(4)进行局域网信号呈圆形范围内实现远程通讯;
若干无人机(3)于局域网信号范围内通讯,并进行古建筑拍摄,获取模型数据;
无人机(3)开启信号中继,超出信息处理站(1)局域网信号范围的无人机(3)bt与最近范围内且于全向网络覆盖状态的无人机(3)bn进行数据通讯;
无人机(3)bt数据发送至无人机(3)bn,且由无人机(3)bn将模型数据分别压缩上传至信息处理站(1)的A点处进行整合建模;
单向网络:
S3:
信息处理站(1)于A点通过单向信号收发器(6)天线于一个预设角度方向内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实现远程通讯;
信息处理站(1)预设角度方向高空悬停一个无人机(3)B,且无人机(3)B关闭拍摄,开启信号桥接进行B点范围内的局域网络覆盖;
无人机(3)B位置的网络覆盖范围内有若干无人机(3)bn进行古建筑摄录,获取模型数据;
无人机(3)bn开启信号中继,超出无人机(3)B局域网信号范围的无人机(3)bt与最近范围内且于无人机(3)B点局域网络覆盖状态的无人机(3)bn进行数据通讯;
无人机(3)bt数据发送至无人机(3)bn,且由无人机(3)bn将模型数据分别压缩发送至无人机(3)B,由无人机(3)B通过单向信号收发器(6)的单向网络将压缩数据统一发送至信息处理站(1)的A点处进行整合建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城市学院,未经浙大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06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