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碳化硅上石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20195.0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2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张慧;包根平;徐柯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56 | 分类号: | C01B32/9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韩娟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碳化硅 石墨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碳化硅除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去除碳化硅上石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带有石墨基底的碳化硅置于加热容器中;S2、向加热容器中通入氧气,并抽真空;S3、以阶梯升温保温方式,调节加热容器的温度,升温范围为0‑1200℃,升温速度为5‑20℃/min,每一阶段的保温时间为T,0h<T≤2h。本申请的去除碳化硅上石墨的方法具有石墨去除率高,碳化硅氧化程度低、残余应力小,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碳化硅除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去除碳化硅上石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是一种人造材料,由碳与硅元素以共价键结合的非金属碳化物,碳化硅中两种元素同属元素周期表中的IVA族,具有最大的电子亲和能,在其晶体结构中,每个硅原子被相邻的四个碳原子包围,它们都是四面体的四个顶角,碳原子与硅原子之间通过sp3键结合,从而形成存在牢固共价键且具有金刚石晶体结构的碳化硅,因此碳化硅为C和Si唯一稳定的化合物。碳化硅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还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点,已逐渐应用到航空航天、机械、冶金、能源、环保、化工、医学、电子、军工等诸多技术领域。其中作为制作半导体设备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并正在慢慢发展。然而,碳化硅作为特殊功能材料在半导体、电子方面有较大应用,在纯度方面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目前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是获得致密均匀、高纯度碳化硅的有效方法,因石墨几乎不与碳化硅发生界面反应,二者具有很好的化学相容性,并且热膨胀系数的差距较小,容易在碳化硅和石墨的界面出获得良好的梯度过渡,因此石墨是获得碳化硅的良好基底。在石墨基底上形成碳化硅后,为获得单独的碳化硅产品,需要将石墨和碳化硅产品分离。
目前常见的石墨剥离方法分为加热氧化法和化学氧化法,加热氧化法是指通过对碳化硅进行高温煅烧,使碳化硅微粉中的游离碳及石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以二氧化碳或者一氧化碳的形式脱离碳化硅,从而实现除碳的目的。但加热温度过高,易造成部分碳化硅被氧化,在表面形成二氧化硅氧化层,将石墨包裹在内,阻止内部石墨进一步氧化,从而不利于石墨的完全去除,而且成本高。
化学氧化法则是利用硝酸、硫酸和高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酸,或在酸中加入作为无机氧化剂得到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使碳化硅中的碳杂质以气体的形式挥发出去,从而实现对石墨和游离碳的去除。利用化学氧化法虽然也能将碳化硅中的石墨氧化成气体挥发掉,但氧化工艺所添加的强氧化性酸对人体及及其都会有强烈的腐蚀性,并且化学氧化工艺可能产生的副产物吸附在碳化硅表面,所以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加热氧化法和化学氧化法在实际应用中,加热氧化法易导致碳化硅氧化,且碳化硅易存在残余应力,而化学氧化法易对人体和机器造成腐蚀。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碳化硅高温煅烧出现氧化现象,降低碳化硅的残余应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去除碳化硅上石墨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去除碳化硅上石墨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碳化硅上石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带有石墨基底的碳化硅置于加热容器中;
S2、向加热容器中通入氧气,并抽真空;
S3、以阶梯升温保温方式,调节加热容器的温度,升温范围为0-1200℃,升温速度为5-20℃/min,每一阶段的保温时间为T,0h<T≤2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低压和氧气辅助的真空条件下,对碳化硅上石墨进行阶梯式升温保温退火煅烧,以逐渐升温的方法实现石墨去除,降低碳化硅的残余应力,避免碳化硅高温氧化,提升碳化硅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步骤S2内,氧气通入时流速为20-200ml/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氧气流速下,碳化硅中石墨能缓慢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并释放,提升碳化硅的纯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亦盛精密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0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