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总成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616419.0 | 申请日: | 2022-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5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林惠和;庄涯阳;庄涯祥;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安芯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深圳锴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25 | 代理人: | 张巍 |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动力 总成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领域,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总成测试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负载模拟模块、动力供给模块和辅助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用于获取动力总成中源节点输出端、中间节点输入端和输出端以及末端节点输入端转速值的转速传感器,所述负载模拟模块与所述末端节点连接,所述动力供给模块用于驱动源节点运动,通过本发明提出的动力总成测试系统,可以减小传动组件的传动误差对于动力总成机械传递性能的影响,测量可以反应电动车动力总成在特殊工况下,如坡道起步,或者加速过程中的实时机械传递性能,对于电动车动力总成中电机与传动组件的匹配调教、传动组件减速比的优化以及动力总成参数设计优化等均具有指导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总成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其中,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驱动电机的位置、数量及布置的不同导致目前推出车型驱动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是何种驱动形式,其均是以电机为驱动件,经中间动力传动组件驱动车轮转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电机→传动组件→半轴(车轮),而减速器作为常见的传动组件之一,在动力传递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减速器由多个齿轮相啮合起到减速增矩的作用,由于齿轮间啮合存在传动误差,尤其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如坡道起步,或者加速过程中,齿轮间的传动误差会造成输出转矩的迟滞,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性能。
现有技术对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测试是以总成整体性能测试或总成中关键零部件,如电机的性能测试为目的,对于总成的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尚未提及,而传统的机械传递性能测试是测量动力传动系统中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但在电动车动力总成中,由于传动组件存在的误差,简单的测量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出动力总成在上述特殊工况下的运行状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总成测试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总成测试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总成测试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负载模拟模块、动力供给模块和辅助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用于获取动力总成中源节点输出端、中间节点输入端和输出端以及末端节点输入端转速值的转速传感器,所述负载模拟模块与所述末端节点连接,所述动力供给模块用于驱动源节点运动,所述辅助模块包括控制机、工业计时器、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待测试动力总成的安装固定,所述控制机与转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动力供给模块和工业计时器连接,用于控制动力供给模块的运行、获取各转矩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的实时转矩和转速数据,并对获取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后,计算待测动力总成的实时机械传递效率值,所述的实时机械传动效率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η为待测动力总成的实时机械传递效率值;α为中间节点传动误差的修正系数;n1为源节点输出端在t时刻的转速值;n2为中间节点输入端在t时刻的转速值;n3为中间节点输出端在t时刻的转速值;n4为末端节点输入端在t时刻的转速值;T1为源节点输出端在t时刻的转矩值;T4为末端节点输入端在t时刻的转矩值;t为源节点输出端由静止匀加速至n1所需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源节点输出端为动力总成中驱动件输出端,包括电机主轴和动力输入轴。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节点输入端和输出端为动力总成中传动组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末端节点为动力总成中的车轮驱动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安芯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安芯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6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