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黏着护目多功能贴膜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0939.9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6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晶晶;沈渊;曹建;许世峰;杨国扣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30;C09J133/00;C09J11/06;C09D175/04;C09D133/00;C09D5/33;C09D5/32;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83 | 代理人: | 王金兰 |
地址: | 2015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黏着 多功能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黏着护目多功能贴膜及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特殊的工艺和配比生产出一种多功能贴膜,该贴膜为层状结构,由上至下分为性能涂料、第一基膜、功能性涂料、第二基膜、安装胶料、离型膜;此种膜具有高物理性能,包括耐溶剂,不易变形,易收缩(易施工);同时更改耐刮硬化层光线角度,使光线更柔和,无炫目、刺眼感,同时具备窗膜的安全及其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黏着护目多功能贴膜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贴膜越来越普遍化,它的装饰、安全、保温隔热、防护物品老化等多个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愿意消费其性能。但是,单从产品质量,市场上产品就差次不齐,目前市场产品经常遇到贴膜后,发现胶层变形,起泡,寿命短,不仅造成消费成本高,还影响视线,影响美观。同时因涂层变形造成视线不良,影响安全,这点尤其是在汽车上应用。针对视线舒适度,本产品同时对光学折射,反射角度作了调整,使光学更柔和,行驶更安全。
现有的由普通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复合窗膜,其耐刮硬化层为普通光滑层。
这类产品存在以下缺陷:
1.存储时间短,受环境影响大。涂层较厚,弹性变形大,卷材存储挤压易造成橘皮纹和浮层压印白点。
2.涂层黏着力差,施工后,受环境老化后,易产生气泡,分层不良。
3.光线折射及反射角度小,较强光线下,刺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特殊的工艺和配比,生产出一种功能窗膜,此种膜具有高物理性能,包括耐溶剂,不易变形,易收缩(易施工);同时更改耐刮硬化层光线角度,使光线更柔和,无炫目、刺眼感,同时具备窗膜的安全及其他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黏着护目多功能贴膜,为层状结构,由上至下分为性能涂料、第一基膜、功能性涂料、第二基膜、安装胶料、离型膜;所述性能涂料、功能性涂料、安装胶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所述性能涂料包括丙烯酸树脂40-50份、醋酸乙酯5-40份、丁酮5-40份、甲苯0-25份;
所述功能性涂料包括聚氨酯树脂30-50份、氨基树脂类固化剂3-10份、胶黏树脂(即己二酸与1,2-丙二醇的聚合物)3-10份、醋酸乙酯5-10份、甲苯0-5份、丁酮5-15份、苯并三唑类UV吸收剂0.2-1.2份、纳米炭黑和纳米颜料0-20份、纳米氧化钨隔热材料0-20份;
所述安装胶料包括丙烯酸树脂40-80份、丁酮4-30份、醋酸乙酯4-30份、甲苯0-10份、乙酰丙酮铝固化剂0-2份、苯并三唑类UV吸收剂0.2-1.6份;
所述贴膜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在所述第一基膜的下表面涂布功能性涂料,经70-120℃烘箱烘干0.5-1.5min,烘干后的功能性涂料层厚度为2~4um;贴合第二基膜上表面,平整收卷;
2)在所述第二基膜下表面涂布安装胶料,经70-130℃烘箱,烘干0.5-1.5min,烘干后的安装胶料层厚度为6~9um;再贴合离型膜,平整收卷;
3)在所述第一基膜的上表面涂布性能涂料,使用M型微凹辊,涂布后经70-90℃烘箱弧形烘干0.5-1min,UV固化后,得到2um的性能涂料层,平整收卷,得到所述高黏着护目多功能贴膜。
所述功能性涂料和安装胶料均可添加防紫外线助剂,增加产品耐老化性,延长产品寿命,又可保护贴膜后的人和物。在功能性涂料中添加纳米炭黑、纳米颜料、氧化钨隔热材料,使产品具备不同颜色、透光、红外阻隔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鑫森(上海)功能性薄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09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