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毫米波雷达感应的道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30282.7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3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焦谋;郭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天智慧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6F18/241;G08G1/017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400714 重庆市北碚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毫米波 雷达 感应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雷达感应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毫米波雷达感应的道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识别通过道闸的目标车辆信息,将目标车辆信息进行分类标记,根据标记预判目标车辆进入小区的目的;同时根据目标车辆信息设定道闸抬杆及放杆时长;将目的信息分为三种类型,根据目的信息类型结合小区环境信息推荐合理的停车位,形成车位推荐信息;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停车位,按照对应行车路径指引车主到达停车位所在位置。本申请提高车辆信息识别精准度,节省系统反应时间,为车主节省等待时间,更能贴合车主实际需求提供准确的停车位信息,便于车位的统筹管理和资源合理化利用。提升车行出入体验、实现车行出入口堵塞感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雷达感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毫米波雷达感应的道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道闸又称为挡车器,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收费站、停车场系统。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及汽车数量的日益剧增,对道闸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道闸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道闸成为关键的车道设备。
而现在的停车场道闸都是采用智能自动道闸系统安装于停车场的出入口,但现在所使用的道闸只能用于识别车辆,并在识别后放行,对车辆停车方向和停车需求并不能做到引导作用;同时在对车辆放行时,系统识别精度不够,影响系统响应时间,需要车辆靠近后等待一段时间,待系统识别后才会抬杆,导致道闸抬杆反应速度慢,进而延长等待时间,影响车主进出车库的体验。并且现有的停车场道闸在车辆出现堵塞时无法及时感知,导致无法及时对堵塞车辆作出快速的处理措施,影响整个车辆行进。
因此,针对现有道闸无法针对车主提供停车需求指引以及道闸系统反应时间长的问题,现在需要提供基于毫米波雷达感应的道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基于毫米波雷达感应的道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现有小区停车场中道闸识别不精准,无法为车主提供合理的停车指引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用于提高道闸识别精准度,为车主提供有效的停车指引,以提升停车场使用体验,具体为基于毫米波雷达感应的道闸控制方法,包括设于车行出入口的道闸装置,所述道闸装置上设有毫米波雷达装置、时间继电器模块以及可视对讲装置;所述道闸装置用于感知车行出入口堵塞状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毫米波雷达装置识别侦测范围内的目标车辆信息,将目标车辆信息发送至时间继电器模块;
步骤二,时间继电器模块对目标车辆信息进行处理,并判定该目标车辆在设定时间内是否离开侦测范围,若未离开则发出脉冲信号至可视对讲装置,可视对讲装置采集目标车辆信息,并将目标车辆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步骤三,控制器将目标车辆信息进行分类标记,根据标记内容预判目标车辆进入小区的目的,形成目的信息;同时根据目标车辆信息设定道闸抬杆及放杆时长;将目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目的信息类型结合小区环境信息推荐合理的停车位,形成包含停车位位置和行车路径的车位推荐信息;
步骤四,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停车位,并按照对应行车路径指引车主到达停车位所在位置;
步骤五,将车位推荐信息自动传至中控室,并由中控室根据车位推荐信息整体调度停车位状态。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通过对目标车辆信息的精准识别,可快速对堵塞的目标车辆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可为系统分析提供充足的时间,以保证识别的精准度,同时又节省系统反应时间,为车主节省等待时间;提升车行出入体验、实现车行出入口堵塞感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天智慧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天智慧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30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