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9250.5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6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谢星冰;赵贺;张思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7F7/08;C09K11/06;H10K85/60;H10K85/40;H10K5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小龙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在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蓝光掺杂材料,使得所制得的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在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中,芴结构的引入有利于增加空间电子云密度,从而改善浓度猝灭现象,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以及寿命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是最新一代显示技术,由有机发光材料制备成的发光设备外形上具有轻、薄、柔等优势,尤其可制备成柔性设备是其它发光材料无法与之相比的优点。在过去的十年中,该技术已经在走向商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已经在智能手机、电视机和数码相机的先进显示器中得到应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构成电致发光器件的核心和基础。新材料的开发是推动电致发光技术不断进步的源动力,对原有材料制备和器件优化也是现在有机电致发光产业的研究热点。
OLED装置通过向有机发光材料施加电力而将电能转换为光,并且通常包含阳极、阴极和在这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的有机层。有机层又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辅助层、发光辅助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电子缓冲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
发光层物质优选为在氧化和还原状态均具有稳定状态的物质,优选为形成激子时将其转换为光的发光效率高的物质。更具体而言,发光层由主体(host)和掺杂剂(dopant)两种物质构成,掺杂剂需具有高量子效率,且主体物质优选比掺杂剂物质具有更大的能隙以促进能量向掺杂剂的转移。用于电视、移动设备等的显示器以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实现全彩色,发光层分别有由红色主体/掺杂剂、绿色主体/掺杂剂和蓝色主体/掺杂剂构成。
近年来,采用元件的发光光谱窄且元件效率高的基于硼的掺杂剂的材料逐渐开始应用,现有的基于硼的蓝色掺杂剂物质而言,硼原子被包含在中心且被环化,由此,硼仅形成三个配位键,从而将分子的结构保持在平面状态。这种平面结构的掺杂剂的优点在于,分子的振动模式的能级相似,从而使发光光谱和半振幅宽度变窄以产生纯光。然而,当使用这种平面结构的掺杂剂制作元件时,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缺乏增加了与相邻掺杂剂的相互作用的强度,从而导致掺杂剂的浓度猝灭现象加重的结果。
为此,亟需一种能够维持窄的发光光谱和半振幅的同时,在制作元件时解决浓度猝灭现象问题的新型掺杂材料,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以及寿命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化合物为含有硼氮的化合物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后,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器件寿命延长,并具有降低的驱动电压。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或式II所示结构:
其中,环G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20芳族环,或包含选自N、O和S中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2-60杂芳族环;
X1和X2独立地选自N、O或S;
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氰基、硝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60烷氧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5-C60芳氧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60硅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60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60环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60芳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包含选自N、O和S中的至少一个杂原子的C2-C60杂芳基中的至少一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9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头螺柱拆装方法及工具
- 下一篇:便携式智能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