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稳定大型遥感卫星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11455.0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9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史海涛;高洪涛;张晓峰;刘希刚;李少辉;景泉;张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B64G1/66;B64G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纬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01 | 代理人: | 张维佳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大型 遥感 卫星 平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稳定大型遥感卫星平台,包括三部分:承力筒、平台舱及载荷适配结构;其中所述平台舱非封闭的包裹于承力筒的外侧,所述载荷适配结构固定于承力筒的上方;所述平台舱为板式结构,其与所述载荷适配结构之间不固连,承力筒的底部用于连接运载火箭。该平台设计时载荷适配结构与承力筒直接固连,载荷适配结构与卫星平台的其他结构不连接,整个航天器的传力以所述承力筒为核心,有效载荷产生的载荷经过所述载荷适配结构到所述承力筒再传到运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大型遥感卫星平台,属于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遥感卫星的精度越来越高,有效载荷的重量也越来越重,对适应搭载重量1500kg~2500kg大型遥感载荷、整星重量4000kg~8000kg的大型遥感卫星平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现有大型遥感卫星平台常用主承力结构主要有承力筒壳、箱式蜂窝板和桁架,其中箱板式结构承载能力较低,桁架式结构接头处承受较大载荷,设计时容易成为风险点,而承力筒壳结构无论在抗扭转、抗弯和抗剪切的强度和刚度较好,载荷传递均匀,非常适合平台大承载需求,且筒内便于安装质量较大的推进剂贮箱,因此现有的大型遥感卫星平台一般采用承力筒作为平台的主承力结构。现有基于承力筒作为主承力结构的大型遥感卫星平台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传统基于承力筒作为主承力结构的大型遥感卫星平台难以实现高热变形区对载荷的隔离。基于承力筒作为主承力结构的大型遥感卫星平台传统技术方案如附图1所示,由承力筒101、平台舱102、设备舱103组成。平台上方布局有效载荷111。平台舱外板104与设备舱外板105固连,设备舱外板105与有效载荷111固连,这么构形的好处是,有效载荷104产生的载荷传递到承力筒101不会有大的悬臂,在整星质心较高的情况下能够承载较大的载荷。但是,平台舱102、设备舱103内的设备一般都有散热需求,因此需要在平台舱外板104与设备舱外板105上开散热面,在轨时候温度变化较大(温度变化范围-100℃~+70℃)。可见平台舱外板104与设备舱外板105在轨将产生很大的热致变形,由于平台舱外板104与设备舱外板105、设备舱外板105与有效载荷111固连,因此平台舱外板104与设备舱外板105很大的热致变形会直接传递到有效载荷111。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稳定大型遥感卫星平台,该平台设计时载荷适配结构与承力筒直接固连,载荷适配结构与卫星平台的其他结构不连接,整个航天器的传力以所述承力筒为核心,有效载荷产生的载荷经过所述载荷适配结构到所述承力筒再传到运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高稳定大型遥感卫星平台,包括三部分:承力筒、平台舱及载荷适配结构;其中所述平台舱非封闭的包裹于承力筒的外侧,所述载荷适配结构固定于承力筒的上方;所述平台舱为板式结构,其与所述载荷适配结构之间不固连,承力筒的底部用于连接运载火箭;
所述载荷适配结构主要由筒壳、主梁、次梁、变截面端框、桁架辅梁和连接角片组成;其中,筒壳固定于所述变截面端框上,所述承力框架穿过所述筒壳固定于所述变截面端框上;所述筒壳与所述承力框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角片连接;所述筒壳与所述变截面端框之间通过连接角片连接,且所述筒壳根部设有筒壳根部隔热垫;所述筒壳上设有与推进服务舱的连接接口,所述承力框架提供大型载荷设备的安装接口和载荷舱段的接口,所述变截面端框提供小型设备、支架的安装接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平台舱的横截面外围形状为八边形;所述平台舱内用于设置卫星平台的电子设备;所述平台舱的两侧布局太阳翼;所述平台舱前或者后方可开缺口布局中继数传天线。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平台舱的外包络尺寸不超过直径为3800mm的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11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