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杜仲叶林脱叶机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9630.2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5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朱铭强;冯腾辉;高日;王海燕;朱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A01D5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杜仲 叶林脱叶机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杜仲叶林脱叶机及其操作方法,包括进料系统、脱叶系统、树叶分选系统、枝木收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所述进料系统设置在脱叶系统前端,树叶分选系统设置在脱叶系统左端,在脱叶系统后端连接枝木收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独立于机器外侧。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系统开关、急停、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的控制单元。控制方法可有效实现分步式控制管理,同时对于脱叶和枝木收集的速率进行有效调节,从而精准分离杜仲树叶和枝木。控制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杜仲枝木树叶脱离系统、可调式杜仲树叶收集系统、杜仲枝木收集系统、紧急制动系统。本发明可对杜仲叶林树叶进行高效脱叶,克服现有的杜仲叶林脱叶设备存在的脱叶不完整,且收集复杂的缺陷。该设备可以保证杜仲叶林树叶和枝木分离过程中保持木材的形状,为后续枝木的加工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产品采收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杜仲叶林脱叶机及其操作方法及其操作方法,主要用于制药企业或者是林产品开发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杜仲叶林树叶的高效收集。
背景技术
杜仲(
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即改高大乔木为矮化林木的经营模式,该模式是为克服传统乔林栽培模式的缺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所研发了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即按照市场对杜仲叶、皮和木材的需求,发明的集约化适合机械采收的丰产栽培模式,简称“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已连续试验种植30多年,主要技术已很成熟,该模式现已进行了广泛推广。该模式每公顷大约种植2.7万株,株行距为0.5 m×1 m或0.5 m×0.5 m,主要是利用杜仲萌芽能力强的特性,定植后每年秋天或春天从离地大约20-30 cm处人工或者机械平茬;在第二年春天主干上萌生出的枝条中选择3-4个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萌条5-8枝,构成开放型灌木树冠,每年秋天收获杜仲叶片的时候进行平茬。该模式具有“当年栽植,当年收益;一次栽植,年年收益”的特点。定植后三年开始,每年生产干叶大约 10-15.0 t/hm2;干皮 5.0-7.5t/hm2;木材 (d3 cm)20-25.5 t/hm2,叶林模式可生产大量的杜仲资源。
随着杜仲叶林丰产栽培模式的示范和推广,每年需要对杜仲叶林枝木进行大量的脱叶处理。然而,在杜仲叶林枝木脱叶领域中,没有能够精准的实现杜仲叶林树叶规模化采收的装备。以杜仲树叶为原料深加工的企业,主要靠大量人工进行对杜仲叶林树叶采收,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且脱叶质量难以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和推广,并且机器的控制系统在安全性、操作性和智能性上考虑较少。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杜仲树叶主要靠人工采摘未能形成机械化采收装备;
(2)杜仲树叶脱叶的过程中,由于手工操作的不确定型和人工不足,进而会引起脱叶的不完整和得率下降,导致后续杜仲树叶原料的不均一和成本的提升;
(3)现有的利用珍贵细枝木树叶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未能形成整体设备搭建的集成化,导致整个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1)杜仲叶林脱叶过程中如何保证树叶的完整性;
(2)杜仲树叶收集的精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9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