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氨甲苯酸副产物循环生产氨甲苯酸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05729.5 | 申请日: | 2022-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4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薛晨;李庚草;张嫚;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51/377 | 分类号: | C07C51/377;C07C51/487;C07C63/04 |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谢东 |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甲苯 副产物 循环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氨甲苯酸副产物循环生产氨甲苯酸的方法。本发明将氨甲苯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通过催化加氢可以重新变为对甲基苯甲酸,继续用于氨甲苯酸的生产,可以有效降低氨甲苯酸生产过程中对甲基苯甲酸的单耗,经过循环利用后对甲基苯甲酸折算的整体收率达到90%以上,并且大大减少了固体废料的产生,处理废料只需要消耗氢气,同时将废料变废为宝,降低了环保处理的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氨甲苯酸副产物循环生产氨甲苯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氨甲苯酸(又称止血芳酸)是一种促凝血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临床上主要用于因原发性纤维蛋白过度溶解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的高纤溶出血。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试验研究证明其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总有效率93.5%;另外,还可以治疗变应性皮肤病,总有效率92.6%,机制可能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被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稳定补体,防止和减少纤维蛋白分解产物,阻止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另外,其还可用于治疗银屑病,银屑病鳞屑内含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物,氨甲苯酸可抑制银屑病鳞屑内和表皮内的纤溶酶原活化物,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从而起到控制银屑病皮损发展的作用,总有效率94.4%;另外,其还可用于辅助特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口周皮炎以及外伤性继发性前房出血,治疗外伤性继发性前房出血的机制为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最终阻止纤维蛋白的溶解,使血管内的血栓保持完整,不再溶解与脱落,这样就允许有足够时间使受伤血管修复完整及血液吸收,从而预防和减少继发性前房出血;同时其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形成有关。
氨甲苯酸的合成路线文献报道的较多,其中比较经济的一条工艺路线为以氯苯为溶剂,对甲基苯甲酸经通氯气氯化得到对氯甲基苯甲酸,然后进一步氨解得到氨甲苯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过程中有如下副反应发生:
副反应的存在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使得氨甲苯酸的总收率在50%左右,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同时副产物作为废料需要处理,增加了环保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通过技术分析和实验验证实现了氨甲苯酸反应副产物的再生利用,有效提高对甲基苯甲酸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以对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氯化、氨解两步反应得到氨甲苯酸,具体过程为以氯苯为溶剂,向对甲基苯甲酸的氯苯溶液中通入氯气进行氯化,氯化完毕将反应液加入到氨水中进行氨解,氨解完毕回收氨水降低溶液pH至接近中性,然后调节体系pH至3~4,过滤,滤饼为反应产生的副产物,滤液再用氨水调节pH至7~9,过滤,滤饼为产物氨甲苯酸,收率约为50%。氨甲苯酸可以用于制备氨甲环酸;分离出的副产物经过催化加氢又变为生产制备氨甲苯酸的原料对甲基苯甲酸,可以继续投入到氯化工序生产氨甲苯酸,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再生,经过循环后氨甲苯酸相对于对甲基苯甲酸的摩尔收率可以提高到90%以上。
具体的,所述的利用氨甲苯酸副产物循环生产氨甲苯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氯苯为溶剂,向对甲基苯甲酸的氯苯溶液中通入氯气进行氯化,氯化完毕将反应液加入到氨水中进行氨解,氨解完毕回收氨水降低溶液pH至接近中性,然后调节体系pH至3~4,过滤,滤饼为反应产生的副产物,滤液再用氨水调节pH至7~9,过滤,滤饼为产物氨甲苯酸,分离出的副产物经过循环再生处理得到对甲基苯甲酸,循环投入到氯化工序,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再利用。
具体的,所述的循环再生处理,是将产生的副产物投入到纯化水中,并投入催化剂和硫酸,升温,通氢气保压进行加氢反应,加氢结束,用氨水调pH至碱性,过滤掉催化剂,滤液调pH至酸性,析出固体,过滤烘干得对甲基苯甲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57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