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单晶硅棒裂纹位错的收尾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3624.6 | 申请日: | 202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凯;谷守伟;武志军;岳彩广;卢瑶;关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14 | 分类号: | C30B15/14;C30B15/20;C30B29/06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栾志超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单晶硅 裂纹 收尾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单晶硅棒裂纹位错的收尾工艺,包括S1:瞬时提高加热功率,瞬时降低拉速至第一拉速,再以第一加速度降低所述第一拉速至第二拉速,晶转和埚转为等径段的晶转和埚转,并保持不变为第一晶转和第一埚转,单晶直径逐渐缩小;S2:所述第二拉速以第二加速度提升至第三拉速,所述第一晶转和第一埚转以第三加速度提升至第二晶转和第二埚转,所述单晶直径继续缩小;S3:所述第三拉速以所述第二加速度提升至第四拉速,所述第二晶转和第二埚转以第四加速度提升至第三晶转和第三埚转,收尾结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减少了单晶的断棱,缩短了收尾时间,对单晶的位错和裂纹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了单晶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单晶硅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单晶硅棒裂纹位错的收尾工艺。
背景技术
直拉法生长单晶硅是目前生产单晶硅应用最广泛的技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增加,现单晶硅制造商通过增加拉制单晶直径,发挥通量价值,提高理论产能来降低成本。但是拉制单晶直径的增大,使得拉制过程中单晶中心与边缘的温差大大增大,单晶中心温度无法快速的传导散热,导致应力增大,超出单晶弹性应力产生塑性形变从而产生位错、裂纹。
在现有技术中,收尾过程中加热器功率逐渐上升,控制单晶边缘生长速度,配合拉速提升,直到直径收缩到<80mm,完成收尾工作,收尾截面为圆形。为了避免位错对有效单晶硅棒产生影响,收尾长度需大于收尾直径,使位错在收尾直径范围内延伸至单晶表面。此种工艺收尾时间较长,且收尾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单晶中心与边缘的温差增大易导致断棱,断棱时的位错延伸长度为断楞时的单晶横截面直径,很容易影响到单晶产品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单晶硅棒裂纹位错的收尾工艺,有效的解决了收尾时间较长,单晶硅棒易产生断棱及位错裂纹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单晶硅棒裂纹位错的收尾工艺,在等径生长结束后,包括如下步骤:
S1:瞬时提高加热功率,瞬时降低拉速至第一拉速,再以第一加速度降低所述第一拉速至第二拉速,晶转和埚转为等径段的晶转和埚转,并保持不变为第一晶转和第一埚转,单晶直径逐渐缩小;
S2:所述第二拉速以第二加速度提升至第三拉速,所述第一晶转和第一埚转以第三加速度提升至第二晶转和第二埚转,所述单晶直径继续缩小;
S3:所述第三拉速以所述第二加速度提升至第四拉速,所述第二晶转和第二埚转以第四加速度提升至第三晶转和第三埚转,收尾结束。
进一步,所述加热功率瞬时提高5-15kW后保持不变直至收尾结束。
进一步,所述S1中,所述第一拉速为等径段拉速的50%-80%,所述第二拉速为所述第一拉速的80%-90%。
进一步,所述S1中,所述单晶的收尾时间为收尾总时间的50%,所述单晶的收尾长度为收尾总长度的1/3。
进一步,所述S2中,所述第三拉速为等径段拉速,所述第二晶转和第二埚转为所述第一晶转和第一埚转的110%-120%。
进一步,所述S2中,所述单晶的收尾时间为收尾总时间的30%。,所述单晶的收尾长度为收尾总长度的1/3。
进一步,所述S3中,所述第四拉速为所述第三拉速的130%-150%,所述第三晶转和第三埚转为所述第二晶转和第二埚转的105%-110%。
进一步,所述S3中,所述单晶的收尾时间为收尾总时间的20%,所述单晶收尾长度为收尾总长度的1/3。
进一步,所述第二加速度大于所述第一加速度,所述第四加速度大于所述第三加速度。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减少了单晶的断棱,缩短了收尾时间,对单晶的位错和裂纹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了单晶产品的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3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