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异常样本的边界引导式异常检测方法、装置与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65700.9 | 申请日: | 2022-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1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重阳;姚欣成;李若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V10/764 | 分类号: | G06V10/764;G06N3/08;G06V10/82;G06V10/774;G06N3/04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张琳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异常 样本 边界 引导 检测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异常样本的边界引导式异常检测方法、装置与介质,包括获取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对异常样本通过随机增强的剪切粘贴方法进行增广;利用预训练模型分别提取正常和异常样本特征,获得正常和异常特征;学习正常特征分布;确定正常分离边界和异常分离边界;基于正常特征、异常特征、正常分离边界和异常分离边界,通过边界引导的半推半拉法训练模型学习更具有鉴别性的特征;利用经过边界引导训练后的模型估计对数似然作为异常得分,检测出异常样本。本发明利用异常样本来进行边界引导优化,有利于学习更具有鉴别性的特征,形成一个更明确而紧凑的决策边界,从而提高异常检测的准确性,更加适合于工业视觉及公共安防等场景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图像异常检测方法、装置与介质。
背景技术
异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在公共安防、金融监管、网络安全、电商交易、工业缺陷检测等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应用价值。
异常检测的方法可以分为无监督的方法和有监督的方法。由于异常样本的缺失,异常检测的主流方法为无监督学习,即只从正常样本中学习。主流方法包括基于自动编码器网络、生成对抗网络和单类分类的方法。最近,大多数优秀的方法利用预先训练的深度模型,如DeepKNN、GaussianAD、SPADE、PaDiM和PatchCore。另一些方法基于知识蒸馏、特征重建和归一化流来实现异常检测。
上述无监督方法聚焦于正常样本,忽略了异常样本。然而,只从正常样本中学习可能导致模型的判别性能不足。如果没有有效的鉴别能力,检测器的泛化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当面对未见过的异常样本时会诱发大量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利用监督学习来进行异常检测,最先进的方法包括离群点暴露和深度半监督异常检测。Hendrycks等人提出了离群点暴露的方法,将大规模数据集中的随机自然图像称为离群点暴露,并探索利用这些数据来改善无监督异常检测。该方法利用成千上万的离群点暴露样本,在标准的异常检测基准上取得最先进的结果。DeepSAD是通过将无监督的DeepSVDD方法推广到半监督的异常检测环境中,而建立的第一个利用少数异常样本的深度模型。Ruff等人在交叉熵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了DeepSAD,集中了正常样本,这一修改大大提升了DeepSAD的性能。FCDD提出了扩展伪Huber损失来构建一个半监督的异常定位框架。
然而,已知的异常样本不能代表所有种类的异常样本。上述监督方法可能导致模型对已知异常样本产生偏差,而不能推广到未知的异常样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基于监督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异常样本的边界引导式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和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异常样本的边界引导式异常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对所述异常样本通过随机增强的剪切粘贴方法进行增广;
利用预训练模型分别提取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特征,获得正常特征和异常特征;
学习所述正常特征,获得正常特征分布;
基于所述正常特征分布,确定正常分离边界和异常分离边界;
基于所述正常特征、异常特征、正常分离边界和异常分离边界,通过边界引导的半推半拉法训练模型,学习更具有判别性的特征;
利用经过边界引导训练后的所述模型估计对数似然作为异常得分,检测出异常样本。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异常样本通过随机增强的剪切粘贴方法进行增广,包括:
基于多个图像变换和每个图像变换的应用概率,构建增强集;
对每个异常样本随机选择所述增强集中的增强子集应用变换,获得增强的异常样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5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