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氯蔗糖生产中氯化中和液预处理及溶剂回收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59983.6 | 申请日: | 202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2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袁世清;侯金涛;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D3/14;C07C17/38;C07C17/383;C07C19/05;C07C273/18;C07C275/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马玲 |
地址: | 239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蔗糖 生产 氯化 中和 预处理 溶剂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氯蔗糖生产中氯化中和液预处理及溶剂回收的装置和方法,包括现有二级浓缩、预浓缩、冷凝、分层、蒸馏、精馏等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进入精馏塔内的重相先进行水洗除去DMF,水洗后的重相送入精馏塔一进行进行蒸馏,经冷凝后获得成品三氯乙烷;(2)精馏结束后,塔底残液送入残液中转槽,随后对残液进行再次精馏回收三氯乙烷,控制精馏温度为65‑70℃、压力为‑0.090~‑0.094MPa,冷凝后的液体进入缓冲罐。本发明优点:通过水洗、精馏处理可以获得纯度在99.5%以上的三氯乙烷;通过对精馏后得到的残液四甲基脲进行再次精馏处理,可以分离出四甲基脲产品,含量在90%以上,产生的微量残液进行固废处理,残液量降低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三氯蔗糖的生产领域,涉及一种三氯蔗糖生产中氯化中和液预处理及溶剂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三氯蔗糖生产中得到的氯化中和液多是采用二级浓缩、预蒸、冷凝、分层 、精馏、冷凝、分层、再精馏的方法来回收DMF和三氯乙烷,但最终获得的三氯乙烷的含量并不高,约为90%左右,且精馏回收三氯乙烷后的残液直接作为废液外排,但该部分废液中仍含有50-65%的四甲基脲,这不仅造成后续废液的处理困难,而且也造成的原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氯化中和液的处理中,获得的三氯乙烷质量不高,四甲基脲浪费,废水处理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三氯蔗糖生产中氯化中和液预处理及溶剂回收的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氯蔗糖生产中氯化中和液预处理及溶剂回收的装置,包括如下设备:二级浓缩釜、预浓缩塔、冷凝器一、分层槽一、重相槽一、蒸馏塔、冷凝器二、分层槽二、重相槽二、精馏塔一、冷凝器三,分离器一、真空泵一、DMF轻相槽一、分离槽二、真空泵二、DMF轻相槽二,其特征在于:
(1)重相槽二和精馏塔一之间设有水洗塔,水洗塔顶部和DMF轻相槽二相连;
(2)精馏塔一底部依次和残液中转槽、精馏塔二、冷凝器四、缓冲和、真空泵相连,精馏塔二底部和最终残液槽相连。
一种三氯蔗糖生产中氯化中和液预处理及溶剂回收的方法,包括现有二级浓缩、预浓缩、冷凝、分层、蒸馏、精馏等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进入精馏塔内的重相(三氯乙烷)先进行水洗除去DMF,水洗后的重相送入精馏塔一进行进行蒸馏,经冷凝后获得成品三氯乙烷;
(2)精馏结束后,塔底残液送入残液中转槽,随后对残液进行再次精馏回收三氯乙烷,控制精馏温度为65-70℃、压力为-0.090~-0.094MPa,冷凝(30-35℃)后的液体进入缓冲罐。
本发明通过对分层回收得到的三氯乙烷重相(含DMF、四甲基脲)进行水洗处理,除去其中的DMF,后续精馏可以除去残液四甲基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成品三氯乙烷的品质,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后续精馏管道的堵塞问题,提升精馏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精馏后的塔底残液进行再次精馏回收,可以进一步回收残液中的四甲基脲。
本发明有益效果:
1.通过水洗、精馏处理可以获得纯度在99.5%以上的三氯乙烷;
2.相比之前将塔底采出后大量的残液(含30~35%的DMF,60~70%的四甲基脲)进行废液处理,通过对精馏后得到的残液四甲基脲(50-65%)进行再次精馏处理,可以分离出四甲基脲产品(含量在90%以上),产生的微量残液进行固废处理,残液量降低90%。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三氯蔗糖生产中氯化中和液预处理及溶剂回收的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9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