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5625.1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2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佳;刘玉民;印佳楠;朱庚华;王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佳佳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 |
代理公司: | 河北知亦可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章玉琳 |
地址: | 05002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湿度 梯度 气象 观测 装置 | ||
1.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温湿度传感器(1),设置在第一高度,用于检测地表温度和地表湿度;
第二组温湿度传感器(2),设置在第二高度,用于检测距地表1.5米处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第三组温湿度传感器(3),设置在第三高度,所述第三组温湿度传感器(3)包括黑球温度计和湿度传感器,黑球温度计用于检测距地表1.6米处的体感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距地表1.6米处的空气湿度;
所述第一组温湿度传感器(1)、第二组温湿度传感器(2)和第三组温湿度传感器(3)均与控制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箱(4),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控制箱(4)内;
支柱(5),固定在所述控制箱(4)的顶端;
支杆(6),所述支杆(6)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杆(6)分别用于固定多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温湿度传感器(1)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伏板(7),设置在所述支柱(5)上;
蓄电池,设置在所述控制箱(4)内,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光伏板(7)电连接,且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控制板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接口电路,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接口电路包括偏置电路和放大电路,
所述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2、稳压管D1和电位器RP1,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稳压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1的阴极连接电源12V,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位器RP1连接电源12V,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红外温度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红外温度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接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控制板的第一AD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运放U1A和运放U1B,所述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1连接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6接地,所述运放U1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反馈连接至所述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
所述运放U1A的输出端接入所述运放U1B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1B的反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放U1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反馈连接至所述运放U1B的反相输入端,
所述运放U1B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控制板的第一AD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6和电容C4,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运放U1B的输出端连接,所电阻R6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接入所述控制板的第一AD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接口电路,所述湿度传感器接口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荷放大电路和整流电路,所述电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接入所述控制板的第二AD通道,
所述电荷放大电路包括运放U2A,所述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放U2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反馈连接至所述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温湿度梯度气象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运放U2B和运放U2C,所述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运放U2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2连接至所述运放U2A的输出端,所述运放U2A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二极管D3、电阻R5反馈连接至所述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
所述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运放U2A的输出端,所述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4连接至所述运放U2C的输出端,所述运放U2C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二极管D5、电阻R4反馈连接至所述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2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
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且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作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接入所述控制板的第二AD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佳佳,未经张佳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56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