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用电安全的远程多源数据监测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381550.3 | 申请日: | 202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6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贵;王睿;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世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8/24 | 分类号: | G06F18/24;G06F18/15;G06Q50/06;G08B31/00;G01R31/00;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用电 安全 远程 数据 监测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用电安全的远程多源数据监测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用电监测技术领域,监测分析系统包括用电环境检测模块、用电设备统计模块、用电状态检测模块以及用电分析服务器,所述用电分析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用电环境检测模块、用电设备统计模块以及用电状态检测模块无线通信连接;本发明通过基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划分不同的检测时间段,再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用电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为用电安全的用电供给方面提供数据支撑,以解决现有的用电安全分析不够全面,用电供给的数据支撑较为单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用电安全的远程多源数据监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用电监测”指的是对配电环节的末端和用电环节的能耗、电能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得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传输、储存和可视化展示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用电监测领域为对用电区域内的用电量进行统计,通常采用电表计量的方式进行用电监测。
现有的技术中,在对用电区域进行用电监测的过程中,数据监测的全面性较少,通常都是对用电区域的用电量进行监测,对于区域内的用电安全方面通常都是针对用电消防安全方面的保护,对于用电量的供给安全的用电提前量的分析存在不足,例如在生活区内,通常都只对生活区内的用电量进行监测,对于生活区内的不同季节的用电监测存在不足,对于用电量的变化不能及时预估;因此缺少一种用于用电安全的远程多源数据监测分析方法及系统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用电安全的远程多源数据监测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基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划分不同的检测时间段,再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用电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为用电安全的用电供给方面提供数据支撑,以解决现有的用电安全分析不够全面,用电供给的数据支撑较为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用电安全的远程多源数据监测分析系统,监测分析系统包括用电环境检测模块、用电设备统计模块、用电状态检测模块以及用电分析服务器,所述用电分析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用电环境检测模块、用电设备统计模块以及用电状态检测模块无线通信连接;
用电环境检测模块用于对用电区域的内部环境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用电设备统计模块配置有用电设备分类策略以及用电设备功率统计策略,用电设备分类策略用于对用电区域内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用电设备功率统计策略用于对用电区域内的分类后的用电设备的用电功率进行统计;
用电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对用电区域内分类后的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进行检测;
用电分析服务器包括用电数据库以及用电分析单元,用电数据库内存储有用电区域内的历史用电数据,用电分析单元基于对用电环境检测模块、用电设备统计模块和用电状态检测模块采集到的数据以及用电数据库内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季节用电状态分析结果,并基于用电状态分析结果进行用电预警。
进一步地,用电环境检测模块配置有用电环境检测策略,用电环境检测策略包括:设置外部温度传感器以及内部温度传感器,外部环境传感器用于对用电区域的外部环境温度进行获取,内部温度传感器用于对用电区域的内部环境温度进行获取;
当外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时,将检测到的外部环境温度设定为高外部温度,并启动内部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内部温度;
当外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部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二温度时,将检测到的外部环境温度设定为低外部温度,并启动内部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二内部温度。
进一步地,用电设备分类策略包括:将用电设备分为常用设备和季节用电设备;其中常用设备为全年启用的用电设备,季节用电设备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启用的用电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世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世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1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云降采样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根茎类中药材的可移动式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