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47665.0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3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单晓微;徐礼涛;李雪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L5/00;G01L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刘小莉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手 性能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100),包括抓持组件(101)、设置于所述抓持组件(101)一侧的传感器组件(102),以及设置于所述抓持组件(101)一侧的采集控制组件(1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组件(101)包括测试台(101a)、设置于所述测试台(101a)顶部的台钳(101b)、设置于所述台钳(101b)顶部的气动执行器(101c)、设置于所述气动执行器(101c)顶部的软性手指(101d)、设置于所述软性手指(101d)顶部的圆柱体外壳(101e)、设置于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内部的六轴力传感器(101f)、设置于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一侧的拉线(101g),以及设置于所述拉线(101g)中部的弹簧(101h)。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102)包括线性平台(102a)、与所述线性平台(102a)顶部连接的调整件(102b)、设置于所述调整件(102b)一侧的滑块(102c)、与所述调整件(102b)一侧连接的S型拉力传感器(102d),以及与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102d)一侧固定连接的拉环(102e)。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控制组件(103)包括线性模组控制柜(103a)、设置于所述线性模组控制柜(103a)一侧的空压机(103b)、与所述空压机(103b)一侧连接的减压阀(103c)、设置于所述空压机(103b)顶部的力数据采集卡(103d)、设置于所述力数据采集卡(103d)一侧的24V变压器(103e)、设置于所述变压器(103e)一侧的上位机(103f),以及设置于所述线性平台(102a)顶部的机械手控制件(103g)。
5.一种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装置;以及,
S1:打开所述空压机(103b),设定适当压力;
S2:用所述拉线(101g)将所述软性手指(101d)中的所述六轴力传感器(101f)、所述弹簧(101h)、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102d)依次连接,将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粘贴PVC管(X);
S3:使用所述机械手控制件(103g)控制所述软性手指(101d)打开,然后将粘贴有所述PVC管(X)的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与所述六轴力传感器(101f)装配好,以合适的放置方式放置在所述软性手指(101d)的待夹持区域;
S4:控制所述软性手指(101d)用能稳定抓持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的最小抓持力去抓持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的最适抓持位置,同时在抓持后应及时在粘贴所述PVC管(X)的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最适当的夹持位置做好标记,便于进行重复多次夹持,减小误差;
S5:打开所述S型拉力传感器(102d)、所述六轴力传感器(101f)测力分析软件和所述线性模组控制柜(103a)软件并各自调试、校准调零;
S6:执行相应的线性驱动平台控制程序,控制所述线性平台(102a)匀速拉着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运动,并记录整个所述线性平台(102a)运行过程中的物体所受拉力和抓持力;
S7:当粘贴所述PVC管(X)的所述圆柱体外壳(101e)和所述软性手指(101d)出现明显滑动时,停止所述线性平台(102a)、力分析采集软件的运行;
S8:控制所述线性平台(102a)回到起始零点位置
S9:选取所述线性平台(102a)运行中的多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拉力和抓持力,利用机械手抓持效率公式计算抓持效率;
S10:多次重复步骤S3~S9,求取线性平台运行同一时间点下的抓持效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手抓持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设定输出压力应保证在所述气动执行器(101c)的额定压力之内,根据日常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压力或需要研究的某一压力值来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76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缆整体业务架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四向倾斜油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