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宏弯测试绕线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41830.1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9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剑;贾龙;宋馨月;向勇;陈新建;王燕伟;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住光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B65H54/28;B65H5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陈瑶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测试 线装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宏弯测试绕线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放线组件、舞蹈轮、张力轮和绕线组件;放线组件包括放线轮;舞蹈轮设于放线轮的上方,舞蹈轮与摇臂相连,摇臂连接有压力调节组件,压力调节组件驱动舞蹈轮横向移动;张力轮与舞蹈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张力轮位于绕线组件的上方,张力轮上设有张力传感器;放线轮恒定转动将待测光纤经过舞蹈轮和所述张力轮绕制于绕线组件上。本发明装置可实现对待测光纤的均匀缠绕,且在进行缠绕时,一直保持待测光纤各处的张力相同,以避免因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同,绕制的待测光纤松紧程度不同,进而避免待测光纤松紧程度对光纤宏弯测试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宏弯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宏弯测试绕线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时代大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应用则直接和数据传输速率关系密切,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数据的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而光纤传输速率则比双绞线更高,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入户宽带以光纤为主。
由于在应用过程中现场环境的影响,光纤必然会发生弯曲,普通单模光纤在发生弯曲时,光纤内部的光信号就不能形成全反射,导致部分光通过光纤的包层进行传播,导致光纤损耗加大,传输性能下降,严重时影响用户互联网的正常使用,为此,各个厂商通过改变光纤内部结构开发出抗弯曲的光纤,这种让光纤在弯曲的情况下损耗比较小。但是,这种抗弯曲的光纤在出厂之前都需要进行弯曲附加损耗测试,即为宏弯测试,以保证光纤的标志、质量要求。
目前,按照光纤的宏弯测试要求,需要将光纤绕成不同直径的圈进行宏弯测试,现在的方法是测试人员将光纤直接绕到不同直径的金属棒上进行测试,目前的测试方法,由于是人工将光纤进行环绕,测试人员手动将光纤直接绕到不同直径的金属棒上进行测试,因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同,故不同人员的绕制的松紧程度不同,光纤松紧程度对光纤宏弯测试影响比较大,导致测试误差较大。
且由于在测试小弯曲直径时,会出现部分光在包层,光纤的涂层界面上出现全反射,导致光纤宏弯测试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测试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光纤宏弯测试绕线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以解决人工手动环绕光纤和测试随机性导致光纤宏弯测试误差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光纤宏弯测试绕线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包括放线组件、舞蹈轮、张力轮和绕线组件;
放线组件包括放线轮;舞蹈轮设于放线轮的上方,舞蹈轮与摇臂相连,摇臂连接有压力调节组件,压力调节组件驱动所述舞蹈轮横向移动;张力轮与舞蹈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张力轮位于绕线组件的上方,张力轮上设有张力传感器;
放线轮恒定转动将待测光纤经过舞蹈轮和所述张力轮绕制于绕线组件上。
进一步地,压力调节组件包括气缸和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与气缸相连,气缸的活塞杆与摇臂相连。
进一步地,摇臂与角度传感器相连。
进一步地,绕线组件包括用于缠绕待测光纤的测试滚筒;测试滚筒水平放置,测试滚筒内部设有花键槽;测试滚筒内穿设有一根与花键槽配合的花键轴;测试滚筒的边端与旋转件固定连接;旋转件与定位件转动连接;花键轴依次穿过测试滚筒、旋转件、定位件并与旋转电机相连;旋转电机后端安装有与花键轴同轴转动的旋转编码器。
进一步地,旋转件上开设有旋转环槽;定位件上设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杆和旋转头;连杆一端与定位件固定相连,其另一端与旋转头固定相连;旋转头位于所述旋转环槽内,并与旋转环槽转动相连;旋转件和定位件上均开设有供花键轴穿过的中心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住光纤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住光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1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