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5104.0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7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陈松根;何志明;郑喆锐;王欣树;曾振炜;游浩钢;梁秋河;林奕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孙明科 |
地址: | 51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复合 结构 体系 | ||
1.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包括由地下室和地下室外部设置的上部结构组成的主体结构,且地下室的四周设置有与其间隔的支护结构(4),地下室包括四周浇筑的地下室外墙(2)以及连接处的地下室楼板(1),底层地下室浇筑有与土层连接的地下室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4)之间设置有多组耗能减震装置,所述支护结构(4)通过耗能减震装置与主体结构的地下室连接在一起,所述主体结构中的上部结构层间之间设置有多组隔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减震装置包括减震装置左端板(5)、减震装置(6)和减震装置右端板(7),所述支护结构(4)靠近地下室外墙(2)的外壁上设置有减震装置左端板(5),所述地下室外墙(2)靠近的支护结构(4)的外壁上设置有减震装置右端板(7),所述减震装置左端板(5)与减震装置右端板(7)通过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6),所述减震装置(6)位于减震装置左端板(5)与减震装置右端板(7)的中点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6)为金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或者三维粘弹性阻尼器中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左端板(5)、减震装置(6)和减震装置右端板(7)安装的位置与地下室连接处的地下室楼板(1)在同一水平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左端板(5)是由支护结构(4)浇筑成型时预留孔位制作而成的混凝土端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左端板(5)是由支护结构(4)浇筑成型时预留孔位制作而成的钢端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右端板(7)为主体结构中地下室楼板(1)和地下室外墙(2)的同时预留钢筋孔位后浇筑成型,且减震装置右端板(7)连接构造与减震装置左端板(5)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间减震与隔震复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隔震支座的上支墩(8)、隔震支座的下支墩(9)和隔震支座(10),所述顶层地下室的顶部外壁对应上部结构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多组隔震支座的下支墩(9),且最底层上部结构的底部外壁对应多组隔震支座的下支墩(9)正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多组隔震支座的上支墩(8),多组所述隔震支座的上支墩(8)与多组所述隔震支座的下支墩(9)上下对称,多组所述隔震支座的上支墩(8)与隔震支座的下支墩(9)之间固定安装有隔震支座(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未经汕头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51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