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巢结构手机壳及其注塑成型装置、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8901.6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2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谦;刘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明谦;刘朋 |
主分类号: | B29C45/18 | 分类号: | B29C45/18;B29C45/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刘宏宇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结构 机壳 及其 注塑 成型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手机壳注塑技术领域的一种蜂巢结构手机壳及其注塑成型装置、工艺,包括手机壳本体和背板,所述手机壳本体内设置有蜂巢结构,所述背板通过卡接结构与手机壳本体固定安装;本发明通过在手机壳本体背部设置蜂巢结构,可以大大加强手机壳的抗冲击能力,可以更好的保护被手机壳本体罩住的收机,同时背板通过卡接结构与手机壳本体连接,可以方便背板的拆卸及安装,采用分体式结构,可以对背板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背板可以实现随时更换,彰显使用人个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壳注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蜂巢结构手机壳及其注塑成型装置、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壳通常采用一次注塑成型,材料是硅胶、TPU,依次注塑成型的缺点是手机壳强度不够,对手机保护作用欠佳;再有是二次成型,底板采用PC板,然后TPU进行二次注塑,虽然保护作用比一体成型手机壳有提升,但由于底板过于单薄,受到冲击,手机壳很容易从手机脱落,造成手机损坏;且手机壳整体成型风格较为单一,如果想换更换其他款式的手机壳,只能另外购买另外一款手机壳,会造成一定程度资源浪费。
同时,手机壳在进行注塑生产时,由于塑料原料在注塑时为颗粒状,颗粒原料在切割破碎过程中会沾染灰尘油渍等,所以原料在进行注塑前需要对原料颗粒进行清洗,由于注塑机工作内部稳定比较高,材料没有干燥时会在高温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会影响加工产品和注塑安全,所以原料清洗过后需要进行烘干才能投入到注塑机内;现有通常是直接将清洗后的原料投入料斗内进行干燥混料,由于原料堆积在料斗中处于料斗中间的原料会出现干燥不彻底的情况。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蜂巢结构手机壳及其注塑成型装置、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结构手机壳及其注塑成型装置、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巢结构手机壳,包括手机壳本体和背板,所述手机壳本体内底面均布有六边形凹槽呈蜂巢状,所述背板与手机壳本体背面卡接装配。
一种蜂巢结构手机壳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底板、挤出组件及模具,所述模具的型腔适配于手机壳本体,所述挤出组件和模具均设置在底板上方,且挤出组件固定安装在模具上,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下方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料斗外侧转动连接有导料台,所述导料台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导料台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固定连接有分料环,所述分料环固定连接有第三挡环,所述第二挡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料斗,所述第三挡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料斗,所述第一料斗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与挤出组件连通;所述导料台上设置有驱动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座与导料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进料斗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料斗上设置有输料组件,所述输料组件包括输料筒,所述输料筒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输料筒外壁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三进料管,所述第三进料管与第二料斗连通,所述输料筒内转动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输料筒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叶片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输料筒顶端固定连通有第四进料管,所述第四进料管与第一进料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料斗为网状,所述第一料斗内设置有与其内壁贴合的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导料台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挡板与第一转轴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锥形挡板外壁上开设有凸轮槽,所述凸轮槽滑动配合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滑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锥形挡板的上方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与导料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风扇的转动轴上均固定连接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明谦;刘朋,未经袁明谦;刘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8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头线加工设备中的线缆导入结构
- 下一篇:废料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