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及汽车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07048.8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0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兴旺;张杰;关贵龙;梁小俏;李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尤玲玲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气液 热交换器 总成 汽车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及汽车空调系统,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包括板式换热器及分流组件,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第一流体进口用于与冷凝器的出液口连通,第一流体出口用于与蒸发器的进口连通,第二流体进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第二流体出口用于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分流组件设于第二流体进口与第二流体出口之间。本发明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优化冷凝器散热,提高车内降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及汽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空调已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汽车空调可以在炎热夏天给车内降温,提高车内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而冷凝器成为制约汽车空调制冷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汽车前舱冷凝器因布置空间及散热空间的限制,散热效果较差,即使采用补偿冷凝器性能的零部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降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汽车空调冷凝器散热效果差,车内降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包括板式换热器及分流组件,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进口用于与冷凝器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用于与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进口用于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出口用于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分流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通过板式换热器上的四个流体进出口(第一流体进口、第一流体出口、第二流体进口、第二流体出口)可分别与汽车空调系统的相关部件结合起来,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中产生的中温高压液体与压缩机进气管中的低温低压气体分别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中流过,在板式换热器中进行热量交换,优化冷凝器性能,使得进入蒸发器的液体过冷,减少节流损失,优化蒸发器膨胀蒸发的换热性能;同时,在第二流体进口与第二流体出口之间设置分流组件,通过分流组件分流可减少进入板式换热器第二流道内的冷媒,继而减少对冷凝器出口冷媒的换热,实现对换热量的调节,满足不同换热需求,优化提升降温性能,即使在布置空间及散热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冷凝器的高效散热、降温。
可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管和第一阀门,所述分流管并联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之间,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分流管上,调节所述第一阀门以控制进入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冷媒的流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为电磁阀或电子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冷媒流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该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压板,所述第一流体进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进口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处设有所述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流体进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进口或所述第二流体出口相连通。
可选地,该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二阀门和紧固件,所述第二阀门为单向阀,所述第二阀门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上。
可选地,所述板式换热器采用耐高压的波纹板式换热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本发明所述汽车空调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车用气液热交换器总成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7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