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解液态油脂的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06108.4 | 申请日: | 202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1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韦秀胆;钟景凤;陈伦韬;黄景辉;吕瑶瑶;梅邢;钟光波;陈龙;周宇益;杨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诚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6409 | 分类号: | C12P7/6409;C11C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油脂 样品 检测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解液态油脂的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其包括:将液态油脂样品与缓冲溶液及脂肪酶混合形成混合料液,之后在保护性气氛和感应电场中使所述混合料液进行水解反应,并采用滴定法判断水解反应终点,且在所述水解反应结束后进行灭酶处理。本发明依据变压器原理,利用交变磁场,在磁回路中产生高磁通量,在液态油脂混合液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升温产生热效应,促进脂肪酶对液态油脂的水解作用,同时在感应电场作用下,液态油脂会加速裂解产生非热效应,从而也加速了液态油脂降解,进而有效提升了液态油脂的酶解效率和酶解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解液态油脂的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属于样品检测前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液态油脂在室温下通常以液态存在,且不会凝固成固体状,具有显著的润滑性。常见的液态油脂包括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植物油,胡桃油、榛子油和杏仁油等坚果油,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所需脂肪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并且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及利用。
为了检测不同油脂样品中的脂肪酸含量,需要对其进行水解前处理,以达到分析和评估的作用。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油脂的水解速率远小于前两者,油脂水解产生的长链脂肪酸会吸附于细胞膜表面,阻碍传质过程,影响水解效率。常见的液态油脂水解方法主要为热水解、酸碱处理和脂肪酶预处理。热水解和酸碱处理能将大分子的油脂分解,但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能耗较大,造成单体脂肪酸的损耗,且水解得到的更小的油脂颗粒易悬浮于表面,不利用后续使用。脂肪酶预处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制革、油脂加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将物理法与脂肪酶结合辅助油脂降解已有相关报道,如CN110699178A利用微波辅助磷脂酶和偏甘油酯脂肪酶水解菜籽油,提取其不饱和脂肪酸,CN101285079A采用超声波辅助C.lipolytica脂肪酶和Amano-G脂肪酶,提取大豆油,但来源于不同植物体的油脂,脂肪酸种类及组成比例不同,熔点不同,导致脂肪酶水解效率差异较大,脂肪酶大多在油水界面才能发挥催化作用,液态油脂体系中界面面积较小,脂肪酶催化反应速率较低,且酶制剂成本较高,工业应用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酶解液态油脂的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酶解液态油脂的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其包括:将液态油脂样品与缓冲溶液及脂肪酶混合形成混合料液,之后在保护性气氛和感应电场中使所述混合料液进行水解反应,并采用滴定法判断水解反应终点,且在所述水解反应结束后进行灭酶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态油脂样品为在15℃-25℃呈液态的油脂,例如花生油、芝麻油或蓖麻油等,且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料液的pH值为6.0-7.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溶液采用浓度为1wt%-2wt%的磷酸盐溶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脂肪酶的用量为液态油脂样品质量的2%-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脂肪酶的活力单位为160U/mL~220U/mL。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场环境的相关参数包括:电场强度为2200V/cm-2800V/cm,频率为10kHz-20kHz,波形为脉冲方波,占空比75%-8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3-42℃、时间为6-9h。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滴定法判断水解反应终点具体包括:在所述水解反应开始后,定时从水解反应体系中取样与酚酞指示剂混匀,并以浓度为0.1mol/L-0.2mol/L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待混合液变为微红色且30s内不褪色时,即为滴定终点,判定所述水解反应结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酶处理的温度为8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诚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利诚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6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故障报警的智能型防雷瓷绝缘子
- 下一篇:一种岩棉生产线用原料输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