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木用精准智能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98859.6 | 申请日: | 202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6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本龙;林文治;李柏仪;钱鑫;杜海;李超;李志阳;吴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27C3/04 | 分类号: | B27C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天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8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 精准 智能 打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打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用精准智能打孔装置,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提升结构,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送料结构,在所述提升结构和机架上设置有顶料结构,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打孔结构,在所述打孔结构上设置有按压结构,在所述打孔结构上还安装有调节结构;通过在机架上安装提升结构,既能够将加工台面降低至最底端以便于工人进行上料操作,还能够在上下料的同时实现对待打孔土木工程用板材的自动夹持固定,操作方便快捷,且配合送料结构的设置,还能够实现对夹持的板材的精准送料工作,实现板材的精准打孔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土木用精准智能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土木工程用板材进行打孔时,通常是将板材搬抬至加工台面上,然后钻头下降,钻头从板材的上端面贯穿至板材的下端面,从而完成板材的打孔工作。一般土木工程用板材的面积和重量都较大,因此,在将待打孔的土木工程用板材搬抬至工作台面上时较为费力,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且在将板材放置于工作台面上之后,由于板材与台面的接触面较大,因此,就会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在推动板材时也较为费力,且目前的打孔装置,都只是设置了一个钻头,在需要在板材上打多个孔时,还需要进行多次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木用精准智能打孔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木用精准智能打孔装置,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提升结构,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送料结构,在所述提升结构和机架上设置有顶料结构,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打孔结构,在所述打孔结构上设置有按压结构,在所述打孔结构上还安装有调节结构;
所述提升结构包括移动架,在所述机架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架,在所述移动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两条呈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在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滑块,在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台面,在所述移动架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且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伸缩端与台面的底端连接,在所述台面的中间位置呈对称关系分别设有一条第二滑槽,在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在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夹板,在所述第二滑块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拉绳,且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贯穿台面和第一滑块并固定在第一滑槽的顶端,在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台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台面的中间呈“凹”形结构,所述夹板的长度与台面的长度相同,在所述夹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导轮,且所述拉绳与导轮抵触滑动。
具体的,在所述移动架的两端分别呈对称关系设有两条第三滑槽,在同侧的两条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台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所述台面顶端两侧分别呈对称关系设有两条第四滑槽,在同侧的两条所述第四滑槽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导向杆,在每个所述导向杆的外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四滑块,且所述第四滑块与夹板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导向杆的外部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滑块和台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送料结构包括第一电机,在所述机架的前端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在所述机架的顶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移动槽,在两个所述移动槽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丝杆,且两个所述丝杆的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两个所述丝杆的外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螺纹套,且两个所述螺纹套分别滑动在两个移动槽的内部,所述移动架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螺纹套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套的外部滚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滚珠,在所述螺纹套和机架上安装有防尘罩。
具体的,所述顶料结构包括竖板,在所述移动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竖板,在所述台面上设有多个固定孔,在所述固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在所述固定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在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和台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弹簧,在所述安装板的底端还固定连接有顶杆,且所述顶杆贯穿台面的底端并延伸至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未经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8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