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3018.6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胡瑶瑶;张吉哲;张宁;肖玉帅;张圣涛;许尚江;荆靖;姚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18/167;E01C7/26;E01C19/02;E01C19/08;E01C19/10 |
代理公司: | 青岛橡胶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41 | 代理人: | 李丹凤 |
地址: | 25009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波 加热 再生 沥青 混合 制备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及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包括改性再生剂的制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的步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RAP料中旧沥青的充分软化并析出,使其与混合料中的新沥青充分融合;可有效克服高掺量RAP沥青混合料由于新旧沥青的不充分融合引发的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可以使炭黑、刚棉纤维等吸波材料更均匀地散布在混合料中,提高微波加热效率与路面升温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及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由于行车舒适、平整无接缝、施工养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的路面工程。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增加,我国公路发展正由建养并重向养护为主转变,公路养护里程的增加产生了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置,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
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是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的缩写,是指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的混合料。目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主要为厂拌热再生,实现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再利用。
我国再生沥青混合料中RAP的掺配比例一般不超过30%,这主要是由于高掺量RAP沥青混合料会存在新旧沥青难以充分融合的问题,导致其路用性能难以满足要求。常规加热通常采用热辐射的方式,加热效率慢且存在温度梯度,难以使RAP料中旧沥青完全析出并与新沥青充分融合。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旨在解决高掺量RAP沥青混合料路面由于新旧沥青难以充分融合带来的路用性能差的问题。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S1:改性再生剂的制备;所述改性再生剂采用基础油分、增塑剂、抗老化剂和改性材料,三种成分按重量比例为基础油分:增塑剂:抗老化剂:改性材料=50:5:1:56;还包括S2: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的原料以重量份记包括:再生料50~70份,新集料25~49份,填料1~3份,基质沥青2~6份,步骤S1制备的改性再生剂0.3~1.0份;还包括S3: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包括将拌合完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冷却形成路面、以及使用微波加热装置对路面进行微波加热的过程。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基础油分为芳烃油,用于降低老化沥青的硬度;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一种,用于增强沥青质大分子间的分子运动,提高沥青流动性;所述抗老化剂选用层状硅酸盐的一种,其片状结构可有效阻止氧的进入,防止沥青老化;所述改性材料包括炭黑、钢棉纤维和钢丝绒的一种或几种,用于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速率。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改性再生剂的制作步骤具体为:
将增塑剂加入基础油分中在20℃搅拌120秒至混合均匀,而后加入抗老化剂和改性材料在90℃~120℃搅拌15分钟直至拌合均匀。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再生料采用旧沥青路面经过铣刨后经破碎、筛分后得到的沥青混合料。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新集料为石灰岩或玄武岩,按粒径分为0~5mm、5~10mm和10~20mm三档。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填料为矿粉或水泥:
优选地,步骤S3中,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的具体过程包括:
A、将再生料置于加热装置一中加热至120℃~140℃;
B、将新集料与填料置于加热装置二中加热至160℃~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3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