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93018.6 | 申请日: | 2022-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胡瑶瑶;张吉哲;张宁;肖玉帅;张圣涛;许尚江;荆靖;姚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18/167;E01C7/26;E01C19/02;E01C19/08;E01C19/1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橡胶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41 | 代理人: | 李丹凤 |
| 地址: | 25009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波 加热 再生 沥青 混合 制备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的步骤:
S1:改性再生剂的制备;
所述改性再生剂采用基础油分、增塑剂、抗老化剂和改性材料,三种成分按重量比例为基础油分:增塑剂:抗老化剂:改性材料=50:5:1:56;
S2: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
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的原料以重量份记包括:再生料50~70份,新集料25~49份,填料1~3份,基质沥青2~6份,步骤S1制备的改性再生剂0.3~1.0份;
S3: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包括将拌合完成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冷却形成路面、以及使用微波加热装置对路面进行微波加热的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所述基础油分为芳烃油,用于降低沥青的硬度;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一种,用于增强沥青质大分子间的分子运动,提高沥青流动性;
所述抗老化剂选用层状硅酸盐的一种,其片状结构可有效阻止氧的进入,防止沥青老化;
所述改性材料包括炭黑、钢棉纤维和钢丝绒的一种或几种,用于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改性再生剂的制作步骤具体为:
将增塑剂加入基础油分中在20℃搅拌120秒至混合均匀,而后加入抗老化剂和改性材料在90℃~120℃搅拌15分钟直至拌合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再生料采用旧沥青路面经过铣刨后经破碎、筛分后得到的沥青混合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新集料为石灰岩或玄武岩,按粒径分为0~5mm、5~10mm和10~20mm三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填料为矿粉或水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的具体过程包括:
A、将再生料置于加热装置一中加热至120℃~140℃;
B、将新集料与填料置于加热装置二中加热至160℃~190℃;
C、将再生料加入预热温度为150℃~180℃的拌合装置中干拌45s,随后加入改性再生剂拌合45s,再加入新沥青和新集料拌合90s,最后加入填料拌合90s,即得到再生沥青混合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
微波加热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前部设有用于转向行进的车头,车体上设置有大功率发电机,车体尾部设置有由微波面板组成的加热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功率发电机为柴油发电机,目的是为加热单元提供电力,功率为450~550kW;
所述由微波加热面板组成的加热单元,频率为2.45GHz或5.8GHz,升温速率为1.5~2.2℃/秒;所述加热方式为间歇式加热,加热时间为45秒,间歇15秒后再次加热,避免加热单元因持续工作出故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波加热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与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尾部下方设有红外测温装置,测温装置通过传感器与微波面板电源联通,当路面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范围110℃~130℃时,测温装置通过传感器关闭微波面板电源,微波加热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30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