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化炉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1357.0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曹山;徐青霖;孙玉鹤;张亚森;郑秀宏;孙成龙;苟海峰;张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F27D19/00;F28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捷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1 | 代理人: | 徐颖超;乔会霞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化 冷却系统 冷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炭化炉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炭化炉的冷却系统包括:储水槽、炭化炉以及板式换热器;其中,炭化炉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储水槽的出水口连通;炭化炉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与储水槽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储水槽的进出水口处、炭化炉的进出水口处以及板式换热器的进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阀门;当所述第一阀门均打开时,储水槽内的循环水通入炭化炉中,对炭化炉进行降温,得到温度升高的循环水,温度升高的循环水通过炭化炉的出液口流入到板式换热器中降温,并将降温后的循环水排入储水槽中。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炭化炉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铀转化生产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炭化炉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铀纯化转化生产过程中,在氟化工艺尾气处理阶段,需要使用大量的冷却水对氟化工艺尾气处理过程中的炭化炉进行降温,通过计量水表统计,冷却水的排放量达22m3/h,每日的排放量达384m3,全年排放量达到158400m3,冷却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和财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炭化炉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实现了炭化炉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炭化炉的冷却系统,包括:
储水槽、至少一个炭化炉以及板式换热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炭化炉中的每一个炭化炉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槽的出水口连通;
所述至少一个炭化炉中的每一个炭化炉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连通;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储水槽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储水槽的进出水口处、每一个炭化炉的进出水口处以及板式换热器的进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一阀门;
当所述第一阀门均打开时,所述储水槽内的循环水通入所述炭化炉中,对所述炭化炉进行降温,得到温度升高的循环水,所述温度升高的循环水通过所述炭化炉的出液口流入到所述板式换热器中降温,并将降温后的循环水排入储水槽中。
可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液口与冷却上水管道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液口与冷却回水管道连通,所述冷却上水管道上和冷却回水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打开时,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的循环水与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一阀门同时打开。
可选的,所述储水槽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储水槽的第二进水口与自来水管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储水槽与所述炭化炉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心泵,所述储水槽与所述炭化炉通过第一离心泵连通,所述第一离心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槽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离心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炭化炉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离心泵的进出液口处均设置有第三阀门,当所述第三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一离心泵通过加压将储水槽内的循环水送入每一个所述炭化炉中,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一阀门同时打开。
可选的,所述储水槽与所述炭化炉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离心泵,所述第二离心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离心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离心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离心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离心泵的进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二离心泵通过加压将储水槽内的循环水送入每一个所述炭化炉中。
可选的,所述储水槽上还设置有液位计。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炭化炉的冷却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炭化炉的冷却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1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