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痤疮的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6122.2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5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全丹毅;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61 | 分类号: | A61K36/61;A61K9/06;A61K9/127;A61K47/44;A61K47/06;A61K47/14;A61K47/28;A61P17/10;A61P31/04;A61K33/04;A61K36/708;A61K31/194 |
代理公司: | 江苏华进联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85 | 代理人: | 刘伟伟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痤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膏及其制备方法,乳膏的活性成分包括壬二酸多囊脂质体、硫磺、大黄和茶树油,用于治疗痤疮。本发明将壬二酸制成多囊脂质体能够提高壬二酸皮肤渗透率,从而降低乳膏中壬二酸含量,减少生产成本;与硫磺、大黄和茶树油复配,具有清热除湿解毒、舒缓刺激性皮肤、治疗痤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乳膏。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发病率高达95%。痤疮发病机制包括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
痤疮的主要危害包括潜在感染风险和心理影响。患者自行挤压面部三角区的痤疮容易造成局部感染,甚至颅内感染。痤疮影响面部美观,约有3~7%的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容易给青少年患者造成心理障碍。
常见的痤疮治疗方式为在皮损处涂抹中药或西药治疗。痤疮外用西药一般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发挥疗效,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性较强且药企的生产成本较高;痤疮外用中药药效温和,但疗程较长且使用步骤繁琐,舒适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乳膏,该乳膏具有壬二酸,透皮吸收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等优点。
本申请提出的乳膏包括壬二酸、硫磺、大黄、茶树油和辅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料包括分散剂、乳化剂、防腐剂、乳膏基质。
可选择的,分散剂包括亚砜类化合物、丙二醇及其水溶液、十六十八醇、聚乙二醇-300、聚丙二醇-50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丙二醇水溶液。
可选择的,乳化剂包括鲸蜡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磷脂、泊洛沙姆、油酸、羟基化羊毛脂、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硬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单硬脂酸甘油酯和鲸蜡硬脂醇。
可选择的,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丙酯、对羟基苯甲酸酯、丁基羟基茴香醚、苯氧乙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
可选择的,乳膏基质包括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固体石蜡、蜂蜡、羊毛脂、羊毛蜡、巴西棕榈蜡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液体石蜡和白凡士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壬二酸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7~13%;硫磺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5~15%;大黄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3~7%;茶树油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0.3~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壬二酸是以壬二酸多囊脂质体的形式存在于乳膏中的,壬二酸多囊脂质体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30~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散剂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5~30%;乳化剂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5~15%,防腐剂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0.3~0.7%,乳膏基质在乳膏中的质量占比为20~40%。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发明乳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壬二酸多囊脂质体;
将分散剂和防腐剂混合溶解,得水相;
将乳化剂、乳膏基质、硫磺和大黄混合溶解,得油相;
将壬二酸多囊脂质体加入水相,搅拌后得混合液;
将混合液倒入油相中,均质乳化,得膏体;
将膏体置于胶体磨,加入茶树油,真空下研磨分散,得乳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6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机刮刀结构及其调整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叉车的电转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