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波发热材料、制备方法及陶瓷器皿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6005.8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4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瑞;许云强;解功乐;林新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8/00 | 分类号: | C03C8/00;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徐杰成 |
地址: | 2142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材料 制备 方法 陶瓷 器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材料,尤其是一种吸波发热材料,包括铁氧体和基础釉料,所述铁氧体的含量为16~22%,余料为基础釉料;所述基础釉料包括:透锂长石、苏州土、膨润土、白云石、石英、方解石、氧化锌、滑石、黑色素,以及碳酸锶;其中:透锂长石52~63份;石英2~3份;苏州土2~5份;方解石1~3份;膨润土1~2份;氧化锌1~3份;白云石1~2份;滑石2~4份;黑色素6份;碳酸锶1~4份。该一种吸波发热材料可以在明火上使用,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在微波加热5分钟内达到150‑200℃,不至于短时间内急剧升温,把食物碳化、烤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材料,尤其是一种吸波发热材料、制备方法及陶瓷器皿。
背景技术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目前,其它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现代人群认同微波炉使用的便利性,但是在食品烹饪上有更高的需求,微波炉加工的食品缺乏煎拷的口感。
现有技术的微波炉用陶瓷器主要在坯体中加有铁氧体,使得坯体整体发热;或者在坯体表面附着铁氧体涂层,涂层中含有少量的釉料,起到一个粘结剂的作用,坯体表面不够光洁,影响美观,清洁度差。现有技术的吸波功能微波炉用餐具会使餐具在短时间内达到300℃以上,导致食物烤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光洁、易清洁、不会急剧升温的一种吸波发热材料,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波发热材料,包括铁氧体和基础釉料,所述铁氧体的含量为16~22%,余料为基础釉料;所述基础釉料包括:透锂长石、苏州土、膨润土、白云石、石英、方解石、氧化锌、滑石、黑色素,以及碳酸锶;其中:透锂长石52~63份;石英2~3份;苏州土2~5份;方解石1~3份;膨润土1~2份;氧化锌1~3份;白云石1~2份;滑石2~4份;黑色素6份;碳酸锶1~4份;
优选的,所述铁氧体在釉料中通过加热冷却形成铁氧体晶体。
进一步的,所述铁氧体为锶铁氧体。
锶铁氧体:SrO-Fe2O3。
一种吸波发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52~63份透锂长石;2~3份石英;2~5份苏州土;1~3份方解石;1~2份膨润土;1~3份氧化锌;1~2份白云石;2~4份滑石;6份黑色素;1~4份碳酸锶;16-22份铁氧体加入球磨罐中,加水100%,加氧化铝球石,球磨1-3小时后过80目筛得到釉料。
2)将所述釉料浸在耐热材质素坯表面上
3)将所述浸渍釉料的素坯自然干燥1-2小时
4)将所述干燥后的素坯放推板窑炉,氧化烧成,推速10分钟一推,烧成温度1180~1200℃度。
一种吸波发热陶瓷器皿,包括陶瓷坯体和发热层,所述陶瓷坯体为耐热材质素坯,所述发热层位于陶瓷坯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所述发热层采用浸釉的方法浸在所述陶瓷坯体上。
优选的,所述陶瓷器皿微波加热5分钟表面温度达到150~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陶瓷器皿由于是绝缘材料,本身不吸收微波,在陶瓷器皿的内表面增加铁氧体釉料的发热层,使发热层与食物进行直接接触,起到一个煎、烤的作用,满足了人们对美食口感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6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