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0101.1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振宇;徐新;于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6 | 分类号: | F02M31/16 |
代理公司: | 大连千益智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70 | 代理人: | 黄慧 |
地址: | 1161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舱鼓式 加热 单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包括上鼓体、下鼓体、立式加热管束、进气(油)管和出气(油)管,所述立式加热管束均布固定在上鼓体和下鼓体之间,所述上鼓体和下鼓体均由上封板、内管和下封板组成,所述进气(油)管固定连接在上鼓体的下封板上,所述出气(油)管固定连接在下鼓体的内管上。本发明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通过单元式设计,方便施工安装,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蒸汽或热油为介质进行加热时,由进气(油)管流向顶部均匀流动,再从管束由上鼓体至下鼓体流动,从底部管路流出,充分保证热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垂直加热管束的设计,避免了管路弯曲布置,减小泄露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燃油舱的燃油加热通常采用加热盘管方式,布置过程中要考虑舱的结构、计算加热盘管的长度,且加热盘管占用空间比较大,采用的支架比较多,施工难度高,船上进行加热盘管焊接时,容易增加意外泄漏点,从而导致污染油舱燃油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方便布置、单元设计、加热性能好的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包括上鼓体、下鼓体、立式加热管束、进气(油)管和出气(油)管,所述立式加热管束均布固定在上鼓体和下鼓体之间,所述上鼓体和下鼓体均由上封板、内管和下封板组成,所述进气(油)管固定连接在上鼓体的下封板上,所述出气(油)管固定连接在下鼓体的内管上。
所述上鼓体顶部安装有两个吊耳。
所述上鼓体的对应进气(油)管的上封板上安装有防冲击板。
所述下鼓体的底部安装有四个支腿。
本发明一种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通过单元式设计,方便施工安装,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蒸汽或热油为介质进行加热时,由进气(油)管流向顶部均匀流动,再从管束由上鼓体至下鼓体流动,从底部管路流出,充分保证热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垂直加热管束的设计,避免了管路弯曲布置,减小泄露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视图。
图中:1、上鼓体;2、下鼓体;3、吊耳;4、防冲击板;5、上封板;6、内管;7、下封板;8、立式加热管束;9、进气(油)管;10、出气(油)管;11、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包括上鼓体1、下鼓体2、立式加热管束8、进气(油)管9和出气(油)管10,立式加热管束8均布固定在上鼓体1和下鼓体2之间,上鼓体1和下鼓体2均由上封板5、内管6和下封板7组成,进气(油)管9固定连接在上鼓体1的下封板7上,出气(油)管10固定连接在下鼓体2的内管6上,上鼓体1的上封板5上安装有两个吊耳3,便于船上吊运安装,上鼓体1的对应进气(油)管9的上封板5上安装有防冲击板4,下鼓体2的底部安装有四个支腿11,出气(油)管10固定连接在下鼓体2上,保证鼓式加热单元加热介质有效流动,避免加热单元产生凝水,上鼓体1与下鼓体2之间焊接立式加热管束8,有利于舱内燃油与加热单元的充分接触,提高加热速度,使用时,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在车间按图1加工完成,并进行密性和强度试验,焊接在上鼓体与下鼓体的立式加热管束8垂直布置,相互有一定的距离,确保加热介质在立式加热管束8内与舱内燃油进行热交换,快速升高燃油舱的温度,降低燃油粘度,保证燃油的流动性,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下鼓体焊接4个角钢式支腿11,方便燃油舱的固定,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下鼓体2上焊接2个吊耳,用于船上的吊运安装,进气(油)管9与出气(油)管10采用上进下出的设计方式,提高加热效率,本发明燃油舱鼓式加热单元,采用船上的蒸汽或热油为介质,在鼓式加热单元管束中流动,与燃油舱的燃油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通过控制舱外的温控阀,快速升高燃油舱内燃油的温度,降低燃油粘度,保证燃油的流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0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涂层球囊制造方法以及药物涂层球囊
- 下一篇: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