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氟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64967.1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3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俊;李伟伟;汪燕;吴潇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63/57 | 分类号: | C07D263/57;C07D413/12;A01N43/76;A01P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245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基 酰胺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邻氨基苯酚和七氟异丙碘反应生成2‑氨基‑5‑七氟异丙基苯酚,与取代间硝基苯甲酸环化生成含氟苯并噁唑联苯,经铁粉还原为含氟苯并噁唑基苯胺,之后与酰氯反应制得含氟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得的化合物在200μg/mL的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对粘虫致死率为100%,部分化合物对苜蓿蚜致死率在85%以上,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致死率8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与药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农药品种的长期使用,导致了病虫害对现有农药品种产生了抗性,因此要求不断发现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新农药品种。同时由于现有杀虫剂用量过多,给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故要求开发更高效的新农药品种。
苯并噁唑类化合物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含有氮原子和氧原子的苯并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医药以及配位催化领域应用广泛。部分苯并噁唑类化合物已经应用到农业保护,如杀虫剂伏杀磷、除草剂噁唑禾草灵等。一些多氟烷基基团逐渐被引入农药先导化合物结构中,开发了许多含多氟烷基结构的高生物活性农药,如杀虫剂氟铃脲、嘧虫胺、氟啶虫胺腈、茚虫威、氟虫双酰胺、氟虫吡喹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氟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新一代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剂broflanilide为先导,通过骨架跃迁为含七氟异丙基的苯并噁唑联苯基结构化合物,设计合成出了一系列含氟的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含氟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式(I)中,苯环上的H被取代基R1取代或不取代,取代时R1为卤素、硝基、腈基、烷氧基、烷硫基、亚砜基或砜基,取代基R2为烷基、烷氧基、取代烷基、取代烷氧基、苯基、取代苯基、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取代苯基和取代杂芳基上的取代基为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素、硝基或腈基。
优选地,式(I)中,取代基R1取代或不取代,取代基R1为2-甲氧基、4-甲氧基或2-氟,取代基R2为甲基、乙氧基、正丙氧基、苄氧基、苯基、2-甲基苯基、3-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3,4,5-三甲氧基苯基、3-氟苯基、4-氟苯基、2-氯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2-溴苯基、2,6-二氟苯基、2,4-二氯苯基、2-氯甲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基、2-硝基苯基、3-硝基苯基、4-氰基苯基、3-硝基-4-甲基苯基、呋喃-2-基、噻吩-2-基、吡啶-3-基、2-氯吡啶-3-基、6-氯吡啶-3-基、1-甲基-5-三氟甲基-1H-吡唑-3-基、4-三氟甲基苄基或2,3-二氟苄基。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氟N-(3-(苯并噁唑-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邻氨基苯酚溶于甲基叔丁基醚,机械搅拌下加入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相转移催化剂和水,滴加七氟异丙碘,室温反应2~4h,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反应液分离出有机相,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减压蒸发除去低沸点物得到如式(Ⅱ)所示的化合物;
2)向通过步骤1)得到的如式(Ⅱ)所示化合物中加入取代间硝基苯甲酸和三氯氧磷,加热回流5~10h,TLC检测反应完全后停止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缓慢倒入冰水中,搅拌析出固体,过滤,烘干得到如式(Ⅲ)所示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学院,未经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49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