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适用于脊柱经皮内固定的椎弓根螺钉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63318.X | 申请日: | 2022-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4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陆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宁 |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B17/70;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闫强 |
| 地址: | 1008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适用于 脊柱 经皮内 固定 椎弓根 螺钉 | ||
为了解决现有的椎弓根螺钉不适于微创手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适用于脊柱经皮内固定的椎弓根螺钉,包括杆部,还包括与所述杆部连接的头部;在所述头部设置有固定棒紧固结构;所述头部包括固定棒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棒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头部;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紧固连接的夹持臂紧固结构。本发明的椎弓根螺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固定的螺钉,特别是适用于脊柱经皮椎弓根固定的螺钉。
背景技术
脊柱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使用最多的技术。为减小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这项技术也趋于微创化。脊柱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就是近年发展起来并仍在继续研究中的一项微创技术。所谓脊柱经皮置钉是指借助透视,导航或机器人等精确定位技术,将每个椎弓根螺钉经过皮肤小切口置入脊柱的椎弓根中。相比于经典的开放切口置钉术,脊柱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摒弃了开放手术的长切口,代之以多个供螺钉通入的小切口,保留螺钉之间组织的完整性,减少了手术解剖显露的范围,从而减小了手术创伤。
目前脊柱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和开放切口置钉术都采用同样的椎弓根螺钉。这种椎弓根螺钉具有U形槽状的头部,U形槽的开口向上。固定棒横向穿过若干个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然后在每个U形槽的开口上旋入固定螺芯压紧固定棒。在开放切口置钉术中,由于椎弓根螺钉处于长切口的开放置钉状态下,所有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头部都显露在手术视野中,操作者可以在直视状态下将固定棒由U形槽的上方开口处导入到U形槽内,最后用紧固螺芯将固定棒锁定。但在脊柱经皮置钉内固定术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小切口,因此无法直接将固定棒从U形槽的开口上方置入,只能将固定棒从一个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的侧面穿入,再潜行穿过椎旁肌肉和组织,抵达另一枚螺钉的U形槽的侧向,确认该U形槽的位置后,再将固定棒穿过该U形槽。U形槽的宽度大约只有5mm左右,而临床常用固定棒的直径为5mm,因此,对于穿入U形槽的操作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在前述将固定棒穿过肌肉和组织的过程中,固定棒要受到皮肤、筋膜、肌肉、肌腱等各种组织的阻挡和牵扯。同时,由于固定椎解剖位置不同和疾病变化的影响,所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排列方向和角度会存在差异,因此,不同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的侧面并不平行。所以固定棒也需要预弯出一定的弧度,不能呈直棒状态。这些因素都导致将固定棒进行潜行穿棒的过程相当困难,需要反复试探并检查确认,甚至要多次透视并调整椎弓根螺钉位置和固定棒的预弯弧度。从而加大了病人手术的附带损伤,也使“经皮置钉内固定术”这一微创手术旨在减小病人手术创伤的意义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椎弓根螺钉不适于微创手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适用于脊柱经皮内固定的椎弓根螺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适用于脊柱经皮内固定的椎弓根螺钉,包括杆部,还包括与所述杆部连接的头部;在所述头部设置有固定棒紧固结构;所述头部包括固定棒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棒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头部;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紧固连接的夹持臂紧固结构。
可选地,所述固定棒夹持机构包括环状体;所述环状体包括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对接形成所述环状体;所述固定棒紧固结构包括固定棒紧固孔;在所述环状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环状体的所述固定棒紧固孔,所述固定棒紧固孔的轴线的延长线伸入所述环状体形成的环形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棒紧固孔设置在所述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棒紧固孔由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对接拼合而成。
可选地,在所述环状体上设置有供开合工具施力的着力点位。
可选地,所述着力点位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上。
可选地,所述着力点位包括设置在所述环状体上的槽或销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宁,未经陆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3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