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9492.7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3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郑鑫;刘存斌;刘东;刘亚亚;牛艳;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R16/0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宋子良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空调 控制 方法 装置 车辆 介质 | ||
1.一种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多个乘坐区域,每个所述乘坐区域对应设置有一个空调分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车载空调启动指令,获取所述多个乘坐区域的各个使用者类型和所述多个乘坐区域中的各个乘坐区域环境数据,其中,所述使用者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人类的不同性别,人类的不同年龄阶段;
确定人体服装的热性能参数;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预设热力学模型和所述热性能参数实时确定所述乘坐区域的使用者的当前舒适度,其中,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和所述热性能参数作为所述预设热力学模型的输入参数以确定所述当前舒适度,所述当前舒适度用于表征人体当前的舒适程度;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的使用者的当前舒适度,控制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空调分区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者类型还包括动物,所述多个乘坐区域中包括驾驶区域;
所述车载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进行判断;
若所述使用者类型为动物,基于第一空调分区的输出确定第二空调分区的输出,其中,所述第一空调分区为所述驾驶区域对应的所述空调分区,所述第二空调分区为所述使用者类型为所述动物的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空调分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者类型还包括货物;
所述车载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进行判断;
若所述使用者类型为所述货物,关闭第三空调分区,所述第三空调分区为所述使用者类型为所述货物的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空调分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热力学模型包括热力学生理模型和热力学心理模型;
所述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所述预设热力学模型和所述热性能参数实时确定所述乘坐区域的使用者的当前舒适度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基于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和所述热性能参数利用所述热力学生理模型确定人体热生理状态,其中,所述热生理状态用于表征人体对于冷热情况的生理反应;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基于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和所述乘坐区域的使用者的所述热生理状态利用所述热力学心理模型确定人体热心理状态,其中,所述热心理状态用于表征人体的对于冷热情况的心理感受;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的使用者的所述热心理状态确定所述乘坐区域的使用者的当前舒适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基于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和所述热性能参数利用所述热力学生理模型确定人体热生理状态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和所述热性能参数利用所述热力学生理模型确定人体的表皮温度和下丘脑温度;
根据所述表皮温度和所述下丘脑温度确定所述人体热生理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和所述热性能参数利用所述热力学生理模型确定人体的表皮温度和下丘脑温度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使用者类型确定温度计算公式,其中,不同的所述使用者类型对应不同的所述温度计算公式;
针对每个所述乘坐区域,根据所述乘坐区域对应的所述乘坐区域环境数据、所述热性能参数和所述温度计算公式利用所述热力学生理模型确定所述表皮温度和所述下丘脑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94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