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仪走行里程计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9963.X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5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彬;文旭光;苏谦;惠晨亮;刘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南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C22/00 | 分类号: | G01C22/00 |
代理公司: | 四川云首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9 | 代理人: | 钟玉巧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隧道 裂缝 形变 检测 仪走行 里程 计数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仪走行里程计数结构,涉及铁路隧道表观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纵梁,纵梁中部连接横梁,所述纵梁一端设有走行里程计数装置。本发明采用走行里程计数装置,里程编码器用于记录里程数据,并给传感器反馈测量信号,当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发现隧道的问题时可以提供完整精确的检测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对出现问题的隧道位置进行检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表观病害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仪走行里程计数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建设正蓬勃发展。隧道是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积累,运营期隧道由于老化等原因导致出现衬砌变形、裂缝、掉块等病害,为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铁路管理部门需定期对隧道病害的检测和维修。传统隧道病害的检测主要是通过现场搭建脚手架,技术人员肉眼观测裂缝,或拍摄隧道衬砌照片然后由技术人员在照片上寻找裂缝等方式实现,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大,效率低;为有效保障隧道表观病害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检测过程自动化及智能化,现主要采用手推式铁路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仪。外业检测通常在天窗时间(通常在下半夜2~4个小时)进行,作业时间短,作业时需人工将检测仪组装搬运到铁路轨道上,完成后,有需人工拆卸下道,设备拆装比较频繁。目前轨道检测设备大多采用单一的可见光图像检测,如何快速完整精确定位采集的高速铁路隧道图像全要素多源数据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铁路检测中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仪走行里程计数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仪走行里程计数结构,包括纵梁,纵梁中部连接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一端设有走行里程计数装置;
所述走行里程计数装置包括行走轮、轴承、行走轮轴、里程编码器、编码器安装片和编码器保护罩,所述行走轮位于纵梁一端的外侧壁处,通过行走轮轴与纵梁连接,所述行走轮轴一端连接行走轮,另一端贯穿纵梁与里程编码器固定连接,所述里程编码器外围设有编码器保护罩,所述编码器保护罩通过编码器安装片固定在纵梁侧壁,所述行走轮轴皆通过轴承与行走轮和纵梁连接。
所述纵梁与横梁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所述横梁远离纵梁的一端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有提手。
所述纵梁的侧壁设有提手。
所述横梁中部设有测量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走行里程计数装置,里程编码器用于记录里程数据,并给传感器反馈测量信号,当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发现隧道的问题时可以提供完整精确的检测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对出现问题的隧道位置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走行里程计数装置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走行里程计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1-纵梁;2-横梁;31-行走轮;32-轴承;33-行走轮轴;34-里程编码器;35-编码器安装片;36-编码器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基于本发明的变换或推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铁路隧道裂缝及形变检测仪走行里程计数结构,包括纵梁1,纵梁1中部连接横梁2,所述纵梁1一端设有走行里程计数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南宁学院,未经西南交通大学;南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99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