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液压端部止动件的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8822.6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5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D·A·D·奥利韦拉;N·卡尔;M·R·施洛斯基;M·罗斯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汽车经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F16F9/49;F16F9/58;B60G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刘迎春;高攀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液压 端部止动件 阻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器(112),该阻尼器包括压力管(122)和活塞(128)。活塞(128)限定回弹腔室(130)和压缩腔室(132)。阻尼器(112)还包括与活塞(128)一起往复运动的活塞杆(134)。阻尼器(112)包括密封环(308),该密封环可滑动地设置于活塞杆(134)周围。密封环(308)包括锁定机构(360),该锁定机构适于将密封环(308)锁定于活塞杆(134)周围。密封环(308)还包括具有多个凹状表面(328)和多个凸状表面(330)的内表面(326)。多个凹状表面(328)中的每一者定位成相邻于多个凸状表面(330)的对应凸状表面(330)。密封环(308)还包括在外表面(336)和内表面(326)之间延伸的上表面(334)。上表面(334)限定多个通道(340)。密封环(308)还包括凹槽(338)和排放部(374),以用于调谐在回弹行程期间由阻尼器(112)所耗散的能量以帮助降低噪声。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07月1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20/041500、国家申请号为:202080050651.5、名称为“具有液压端部止动件的阻尼器”的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9年7月12日的标题为“具有液压端部止动件的阻尼器(Damper with Hydraulic End Stop)”的美国专利申请No.16/509,731的优先权和权益,该专利申请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阻尼器。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具有液压端部止动件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阻尼器通常安装在不同类型的设备(诸如车辆)上,以在运行期间阻尼振动。例如,阻尼器通常连接在车辆的车身和悬架系统之间以便吸收振动。常规阻尼器通常包括压力管、储备管、活塞、活塞杆和一个或多个阀。在阻尼器的压缩行程和回弹行程期间,活塞可限制阻尼流体在限定于阻尼器的本体内的工作室之间的流动,阻尼器由于该流动产生了阻尼力用于抵消振动。通过进一步限制阻尼流体在阻尼器的工作室内的流动,阻尼器可以产生更大的阻尼力。
出于与舒适度相关的原因,阻尼器的阻尼力不可增加超过特定阈值,因为其可引起车辆的轮轴和阻尼器以高速移动至回弹极限。通常提供液压回弹端部止动件以降低阻尼器移动至回弹极限的速度。当前液压回弹端部止动件设计利用了具有受控间隙的密封环,诸如黄铜密封环。当此类密封环朝向回弹行程的端部进入液压回弹止动件区域时,产生了高阻尼力,该高阻尼力引起动能的耗散并且有助于噪声的降低。在某些条件下,例如,当密封环处于液压回弹止动件区域之外或处于过渡区域时,绕着密封环流动的高速度油迫使密封环塑性变形并打开。密封环的此类解锁可引起密封环失效,并且继而可影响阻尼器的液压回弹端止动件功能和阻尼器中的结合。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压力管,该压力管限定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阻尼器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压力管内的活塞。活塞限定压力管内的回弹腔室和压缩腔室。阻尼器还包括适于与活塞一起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活塞杆部分地接纳于压力管内。阻尼器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活塞杆周围的密封环。密封环包括面向活塞杆的内表面。内表面包括多个凹状表面和多个凸状表面。多个凹状表面中的每一者定位成相邻于多个凸状表面的对应凸状表面。密封环还包括在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延伸的上表面。上表面限定多个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汽车经营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汽车经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8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浮式海底埋栖型贝类采收船
- 下一篇:车身及无人驾驶商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