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鼓吸附式干燥机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1912.4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9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丘宏烨;何志龙;李丹童;胡汪锋;赵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干燥机 结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转鼓吸附式干燥机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干燥机结构包括筒体,筒体内部设置有隔板,筒体的上端盖上开设有干燥压缩空气出气口和再生气流进气口,下端盖上开设有湿压缩空气进气口和再生气流出气口;隔板将筒体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再生区域,其余区域为干燥区域;压缩机排气分成两路,一路经后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干燥区域被干燥,另一路经电加热器被加热后进入再生区域对干燥剂进行再生;隔板能够转动,轮流转换每一个区域为再生区域还是干燥区域的功能属性;再生区域及干燥区域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传感器,根据监测信号,控制器调节电加热器、后冷却器的运行参数,以及隔板的转动角度。本发明干燥效果好,能够对运行参数主动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空气干燥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鼓吸附式干燥机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压缩空气干燥机,从原理上区分主要有冷冻式干燥机和吸附式干燥机两种。吸附式干燥机是通过填充在内部的干燥剂直接吸附湿压缩空气中的水分,从而达到干燥的效果。目前吸附式干燥机的机型主要为塔式吸附干燥机,其一般具有两个填充有可再生干燥剂的吸附塔,工作流程为吸附和再生,工作程序通常较为复杂,而且工作时两个吸附塔中的一个塔干燥、另一个塔再生,存在设备干燥剂填充量大、体积大、效率低等问题。
转鼓吸附式干燥机能够改善塔式吸附干燥机的这些缺点,其产品也已在市场上出现。但目前已有的产品所广泛采用的结构,需要使用特殊的滤芯来填充干燥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尤其是针对需要特殊定制设计的机型进行小批量生产的成本较高;在控制方面,目前产品只具备监控关键参数、提出预防性维护警告的功能,无法实现关键参数的主动控制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转鼓吸附式干燥机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在不需要使用特制滤芯的条件下,也能保证两股气流不会发生掺混而影响干燥效果,同时具备随流量变化的运行参数调节和改变干燥机出口气体露点温度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鼓吸附式干燥机结构,包括筒体,筒体内部设置有隔板,筒体顶部设置有上端盖,筒体底部设置有下端盖,上端盖上开设有干燥压缩空气出气口和再生气流进气口,下端盖上开设有湿压缩空气进气口和再生气流出气口;所述隔板将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为再生区域,其余区域为干燥区域;所述筒体内填充干燥剂,压缩机的排气经过压缩机排气管道分成两路,一路经后冷却器冷却之后,由湿压缩空气进气口进入干燥区域被干燥,另一路经电加热器被加热之后,由再生气流进气口进入再生区域对干燥剂进行再生;所述隔板能够转动,轮流转换每一个区域为再生区域还是干燥区域的功能属性;所述再生区域以及干燥区域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的监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参考值调节电加热器、后冷却器的运行参数,以及隔板的转动角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干燥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干燥压缩空气出气管道,干燥压缩空气出气管道上安装有露点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再生气流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再生气流冷却器,再生气流冷却器再通过管道连接湿压缩空气进气口;在再生气流出气口与再生气流冷却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后冷却器与湿压缩空气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在再生气流冷却器与湿压缩空气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后冷却器与再生气流冷却器为风冷式或水冷式,其中风冷式冷却器的风机或水冷式冷却器的水泵连接用于控制转速的变频器,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变频器内设置有能调节的频率参考值。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筒体由同轴的外筒体和内筒体组成,沿轴线设置有转轴,所述隔板连接在转轴与内筒体的筒壁之间,将内筒体的内部空间等角度的分隔为若干扇形区域,内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气流分布器,气流分布器为均布通孔的挡板;通过转轴带动隔板以及内筒体相对于外筒体转动,上端盖与下端盖安装在外筒体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1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充电装置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防止按键误触发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