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7932.4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斋藤优;坂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SM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9/06;B25J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装置 | ||
提升装置(10)具备圆柱状的机体(12)和环状的弹性体(54)。机体在轴向端部具备保持工件的平坦面(16)。弹性体配置于机体的平坦面的外周,具备与机体的平坦面相比沿机体的轴向突出的环状突出部分(58)。环状突出部分具有圆弧状的截面。被供给至机体的空气沿着机体的平坦面和弹性体的环状突出部分流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利用由于伯努利效应而产生的负压吸引并保持工件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非接触型输送装置,该装置利用通过使空气以高速流动而产生的伯努利效应,以非接触的状态保持并输送工件。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41603号公报中,记载有举起玻璃等平板状物体(工件)的非接触型吸力夹持装置。该吸力夹持装置由壳体部和喷嘴部构成,并且利用了伯努利效应。在该文献中,还记载了为了防止薄平板状物体的抖动现象而在壳体部形成曲面部的实施方式。由于柯安达效应,被注入的空气的流动通过该曲面部变更向远离平板状物体的方向。
但是,在利用伯努利效应的非接触型输送装置中,在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工件的前阶段中提升工件时,工件可能与装置主体碰撞而产生碰撞声。另外,在工件上可能留下由于碰撞而产生的伤痕。
日本特开2010-241603号公报的吸力夹持装置的壳体部具有与工件相对的平坦部,从平坦部的外周端延伸的曲面部向远离工件的方向弯曲。因此,很难保持向上方弯曲的工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的提升装置具备圆柱状的机体和环状的弹性体。机体在轴向端部具备保持工件的平坦面。弹性体配置于机体的平坦面的外周,并且具备与机体的平坦面相比沿机体的轴向突出的环状突出部分。环状突出部分具有圆弧状的截面。被供给至机体的空气沿着机体的平坦面和弹性体的环状突出部分流动。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提升装置,即使在提升工件时工件与弹性体碰撞,由于弹性体的弹性力,碰撞声被抑制的较小,并且不会在工件上留下伤痕。另外,由于弹性体的环状突出部分与机体的第一平坦面相比向下方突出,因此,在弹性体的内周侧存在较广阔的负压空间,即使是有弯曲形状的工件也能够容易地吸引并保持。
另外,沿着弹性体的环状突出部分流过的空气由于柯安达效应而向与工件相反的方向排出,因此,没有吹飞与该工件接近放置的其他工件的担忧。工件仅在提升时与弹性体接触,在被吸引并保持的状态下不与弹性体接触,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由于弹性体的接触而造成的吸附痕迹。
根据参照附图而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容易地了解上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提升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
图3是图1的提升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由图1的提升装置保持规定形状的工件的情形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是弹性体位移时的图6的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9是图8的提升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提升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提升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C株式会社,未经SM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7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