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焰筒尾部堆焊Co60Cr30W5合金的手工氩弧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1825.0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5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王卫峰;王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235;B23K9/00;B23K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焰 尾部 堆焊 co60cr30w5 合金 手工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焰筒一种火焰筒尾部堆焊Co60Cr30W5合金的手工氩弧焊接方法,采用与零件同状态和同材质的试块,抛光并用脱脂棉浸丙酮擦拭试块待焊表面,采用手工氩弧焊对擦拭后待焊表面分多层堆焊,记录焊接参数,修磨焊缝,去除多余焊料;对修磨焊缝的试块进行去应力热处理,检测并判断焊缝质量是否需要补焊;检测焊缝硬度,若符合焊缝硬度,基于试块的焊接参数,完成对零件进行焊接;本申请通过手工氩弧焊在铸造高温合金表面局部堆焊Co60Cr30W5合金,使火焰筒尾部定位台两侧表面获得耐磨、耐蚀、耐热等特殊性能的熔敷金属层,显著提高火焰筒的使用寿命,可缩短火焰筒返厂修理和更换零件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焰筒尾部堆焊Co60Cr30W5合金的手工氩弧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焰筒是燃气轮机燃烧室中容热强度最大的一个重要部件。头部焊有扰流器,头部至尾部之间的壁面上设有密集的气膜孔以引入冷气,内外表面涂有高温搪瓷,尾部连接涡轮导向器,火焰筒尾部的定位台确定角向,运行中高温疲劳和振动磨损较为严重。返厂维修中常常发现火焰筒尾部定位台已严重磨蚀。定位台的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氧化性能的好坏完全依赖精铸件K648的材质和结构。因此在制造火焰筒时,必须提高其尾部定位台的抗热腐蚀性能。
司太立合金Stellite与其他高温合金不同,是一种能耐各种类型磨损和腐蚀以及高温氧化的硬质合金。不是由与基体牢固结合的有序沉淀相来强化,而是由已被固溶强化的奥氏体fcc基体和基体中分布的少量碳化物组成。Co60Cr30W5司太立合金主要成分为钴,含有相当数量的镍、铬、钨和少量的钼、铌、钽、钛、镧等合金元素。制成品有焊丝、粉末,多用于硬面堆焊、热喷涂、喷焊等工艺,也可以制成锻件和粉末冶金件。具有平坦的断裂应力-温度关系,且因为其含铬量较高,在1000℃以上显示出比其他高温合金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
现有技术中一般堆焊司太立合金的工艺包括电弧焊堆焊、粉末激光堆焊、粉末等离子弧堆焊等方法,不同的堆焊工艺将明显影响堆焊层的金相结构,且无法保证焊缝的硬度问题,造成抗疲劳和抗耐磨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焰筒尾部堆焊Co60Cr30W5合金的手工氩弧焊接方法,能够提高火焰筒尾部堆焊的硬度要求和抗疲劳和抗耐磨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火焰筒尾部堆焊Co60Cr30W5合金的手工氩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与零件同状态和同材质的试块,抛光并用脱脂棉浸丙酮擦拭试块待焊表面,采用手工氩弧焊对擦拭后待焊表面分多层堆焊,记录焊接参数,修磨焊缝,去除多余焊料;
S2:对修磨焊缝的试块进行去应力热处理,检测焊缝质量,若不符合焊缝质量要求,则进行补焊;
S3:检测焊缝硬度,若符合焊缝硬度,基于试块的焊接参数,完成对零件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抛光前需要对试块或零件进行铣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铣加工的加工量与堆焊层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需要采用脱脂棉浸丙酮擦拭砂光焊丝分三层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多层堆焊每层厚度不超过2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抛光深度不超过10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参数包括电极末端角度为30°-45°,电极伸出长度为6-8mm;焊接电流为40-60A,电流递增时间为1-2S,电流衰减时间为4-6S;电弧长度为1-2mm;焊炬的氩气流量为8-12L/min;氩气喷嘴直径为10-14mm,导前筒氩气时间为4-6S,滞后通氩气时间为8-14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1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