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善黑眼圈作用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化妆品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198271.3 申请日: 2022-09-29
公开(公告)号: CN115363986A 公开(公告)日: 2022-11-22
发明(设计)人: 郭朝万;孙云起;魏瑞敬;胡露;王娟;蒲艳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8/64 分类号: A61K8/64;A61K8/60;A61K8/49;A61K8/92;A61K8/34;A61Q19/00;A61Q19/08;A61P7/10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代理人: 黄亚茹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改善 黑眼圈 作用 护肤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化妆品
【说明书】:

本申请涉及化妆品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改善黑眼圈作用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化妆品。按照质量百分比计,0.5‑1.5%辛甘醇、20‑40%甘油、1‑3%1,2‑戊二醇、0.5‑1.5%1,2‑己二醇、0.1‑1.0%PEG‑40氢化蓖麻油、0.05‑0.2%乙酰基六肽‑8、0.05‑0.2%二肽‑2、0.01‑0.10%棕榈酰四肽‑7、0.01‑0.05%棕榈酰三肽‑1、0.05‑0.20%乙酰基四肽‑5、1‑3%葡糖基橙皮苷、2‑6%橙皮苷甲基查尔酮、0.5‑2%N‑羟基琥珀酰亚胺、0.5‑2%5,7‑二羟基黄酮,余量为水。该护肤组合物全通路/全靶点地覆盖和改善黑眼圈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改善黑眼圈作用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化妆品。

背景技术

眼周有5层生理结构,分为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肉层、睑板层、睑结膜层。眼部皮肤仅为面部皮肤厚度的1/3-1/5,水分流失却是面部的2倍。眼部皮肤结缔组织疏松,真皮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含量少并容易流失,故眼部易失去弹性。眼局部炎症或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渗出液容易聚积皮下组织层,表现为眼睑浮肿。眼部周围的神经纤维及毛细血管分布密度高,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黑眼圈和眼袋。黑眼圈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和性别人群,尤其是睡眠质量不好或者长期熬夜的人更容易出现黑眼圈,黑眼圈主要给人带来疲劳、悲伤或者宿醉样外观,甚至会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及自我感受,黑眼圈的成因复杂及涉及调控通路包含血液循环、炎症、黑素,遗传等多个层面。延衰、美白和去黑眼圈均具有成因复杂的特点,单一调控某一通路往往会破坏整个网络的平衡,难易发挥其功效,从而产生扰乱皮肤正常生理功能的风险。

然而目前市场上多为单一调控的产品,对于眼袋黑眼圈改善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黑眼圈作用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化妆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改善黑眼圈作用的护肤组合物,

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辛甘醇0.5%-1.5%;甘油20%-40%;1,2-戊二醇1%-3%;1,2-己二醇0.5%-1.5%;PEG-40氢化蓖麻油0.1%-1.0%;乙酰基六肽-80.05%-0.2%;二肽-2 0.05%-0.2%;棕榈酰四肽-7 0.01%-0.10%;棕榈酰三肽-1 0.01%-0.05%;乙酰基四肽-50.05%-0.20%;葡糖基橙皮苷1%-3%;橙皮苷甲基查尔酮2%-6%;N-羟基琥珀酰亚胺0.5%-2%;5,7-二羟基黄酮0.5%-2%;余量为水。本申请的护肤组合物,采用乙酰基六肽-8、二肽-2、棕榈酰四肽-7、棕榈酰三肽-1、乙酰基四肽-5;5种复合多肽类成分和橙皮苷甲基查尔酮、N-羟基琥珀酰亚胺、5,7-二羟基黄酮、葡糖基橙皮苷;4种小分子化合物类化妆品成分,全通路/全靶点地覆盖和改善包括结构型、血管型及色素型成因导致的黑眼圈问题(特别是应对色素型黑眼圈的两个成分的复配)相比于单一靶点的护肤组合物具有更佳的淡化黑眼圈效果,且由于全面覆盖,可适用于更加广泛的人群。同时,该护肤组合物复配成分多而复杂,为保持其成分稳定性,基于对多肽类物质和小分子化合物物质性质的考虑,在复配工艺上,优选了一定比例的PEG-40氢化蓖麻油和甘油作为增溶剂、分散剂、稳定剂。该增溶剂组合相比于本领域常见的吐温-80,吐温-20类分散增溶剂,可为体系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也更为温和,解决了吐温类增溶剂皮肤刺激性的问题。

进一步地,该护肤组合物能便利地稳定分散于不同类型护肤乳液、膏霜、洁面、精华、化妆水等化妆品基质中,应用于化妆品中。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8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